国内渔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全国第二种主养扇贝基因组精细图谱成功绘制

日期:2018-01-23 15:08    作者:    来源:中国渔业报     打印    加大 减小

近期,国际权威期刊Nature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中国海洋大学包振民院士团队的最新论文《扇贝基因组揭示其对半附着生活方式和神经毒素耐受的分子适应机制》。扇贝和贻贝、珍珠贝一样,是附着在浅海岩石或沙质海底生活的,一般右边的壳在下、左边的壳在上平铺于海底,平时不大活动,但当感到环境不适时,能主动把足丝脱落,做较小范围的游泳,尤其是幼小的扇贝,用贝壳迅速开合排水,游泳很快,这在双壳类中是比较特殊的。

另外,扇贝以绚丽多彩的外壳为人们所熟知,其半附着生活方式,具有硕大闭壳肌以支撑其游泳能力,拥有众多发达的镜眼以寻觅合适的栖息地及躲避敌害,可分泌足丝营暂时性附着生活以及积累并耐受高浓度藻源性神经毒素,探索这些适应性性状产生的分子基础有助于理解双壳贝类是如何通过进化以适应不同的生境。

揭示扇贝足丝粘附的关键组分

包振民院士团队领导完成了栉孔扇贝首张高质量全基因组图谱绘制。通过研究发现,控制能量供给的关键酶——精氨酸激酶在扇贝闭壳肌中的表达量高,对其实现爆发式游泳能力至关重要。扇贝通过高表达产能步骤的相关基因而低表达耗能步骤的相关基因,以实现更高的产能效率。与脊椎动物不同,扇贝肌肉呈现“分子杂合”状态,即脊椎动物横纹肌和平滑肌标志基因在扇贝相应类型肌肉中均呈共表达现象,且这种“分子杂合”现象很可能是动物肌肉的一种古老的存在形态。

对扇贝眼睛的研究发现,其高表达的视蛋白r-opsin基因为通过反转座机制产生的无内含子基因,为其实现快速转录产生大量视蛋白提供进化优势,视蛋白基因家族通过扩张及增加关键功能位点的新突变以拓展对不同波长光谱感知的敏感性。扇贝具有功能特化的足,通过全面解析足丝分泌的时空调控模式,揭示了扩张的酪氨酸酶基因家族在扇贝足丝分泌和粘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调控作用。扇贝足丝粘附的关键组分与已知贻贝相关组分存在很大不同,为开发新型“湿粘附”材料奠定了基础。

扇贝肾是转化毒素最主要的器官

此外,研究发现扇贝对高浓度藻源毒素的耐受能力,主要通过改变Na离子通道关键位点及表达量来实现,使贝类能够提升数十倍乃至上万倍的毒素抗性。研究还意外发现扇贝的肾是积累和转化毒素最主要的器官,这也是一个突破性的发现,此前肾在贝类毒素研究中一直是被忽视的一个器官。研究发现扇贝肝胰腺和肾作为两个主要“毒素中心”,前者主要负责毒素吸收和转运,而后者主要负责毒素转化和代谢,其中磺基转移酶在毒素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上述研究拓展和加深了当前学界对扇贝半附着生活方式和神经毒素耐受的组学调控基础的认识,为理解双壳贝类适应性性状的进化起源提供了新的认知。

此研究是本年度该研究团队在扇贝基因组解析和动物进化领域获得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凸显了海洋国家实验室在海洋生命过程与资源利用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