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首页 - 科技成果 - 科研动态 - 正文

《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与生态安全》专著出版发行

日期:2020-10-30 14:22    作者:    来源:育种室     打印    加大 减小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王伟继研究员主编的专著《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与生态安全》一书由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专著是2015年我国启动的最后一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源环境科学领域重点支持项目“近海环境变化对渔业种群补充过程的影响及其资源效应(项目首席科学家:金显仕)”的研究成果之一。

该专著以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的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为主线,系统阐释了渤海增殖放流中国对虾在放流后的动态迁徙路线、数量变动规律、洄游习性变迁、渔业生物量贡献、繁殖群体补充效应以及现有增殖放流模式潜在种群生态安全评估及建议;结合资源评估及生物环境效应,该专著就中国对虾环境DNA(eDNA)技术建立及渤海中国对虾资源评估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该专著还就渤海中国对虾生态容纳量评估及渤海典型污染物对中国对虾生理影响、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概况等展开了详细介绍。

专著共分为5章,围绕已经开展30余年的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关联的系列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展开描述,包括如何对放流中国对虾个体进行大范围、无伤害、全生活史阶段的标记、溯源和跟踪?放流中国对虾在各阶段渔获物的组成及对繁殖群体的补充效应如何?如何采用非直接(eDNA)技术手段辅助和改进现有以活体监测为主要手段的生物资源评估方式?放流中国对虾对渤海典型污染物的生理生态响应过程如何?等等,这些科学问题有助于对中国对虾增殖放流生态效果的进一步认知,为保护中国对虾种群资源、延续中国对虾增殖放流社会和生态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王伟继研究员以中国对虾微卫星分子标记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为契机,将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传统生物资源评估领域相结合,发表了系列文章和研究报告,使得对于以渤海中国对虾为代表的增殖渔业有了新的认识,并拓展了研究领域。人工增殖放流的社会及生态效果评估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的、且存在争议的行为,是渔业和资源保护领域一直关注的热点前沿,专著的出版对于科学准确评估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及生态安全预期具有重要意义。

该书可以作为相关领域科研人员、渔业主管部门、教师和学生的参考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