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 正文

兴百万吨“海鱼”产业!关长涛:夯实加工优势,拓宽市场需求

日期:2024-02-05 14:26    作者:    来源:水产前沿     打印    加大 减小

我国海水鱼养殖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规模化养殖始于80-90年代,从大菱鲆和大黄鱼这“两条鱼”开始。然而,随着我国海水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养殖品种的增加,传统的陆基和近海养殖空间日益趋紧,为拓展海水养殖空间,实现海水鱼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发展深远海养殖势在必行。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耕海牧渔,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大有前途。”向海洋要资源、要粮食是我国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之举。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以提高水产品稳产保供水平。借此背景,水产前沿专访了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关长涛,探寻石斑鱼等海水鱼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以及与深远海养殖相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之路。

图片

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关长涛

水产前沿:请您介绍一下当前具有发展潜力的海水鱼品种?

关长涛:目前,有4种海水鱼的总产量已经超过20万吨,其中包括大黄鱼、卵形鲳鲹、海鲈和石斑鱼,它们的产量分别约为25.8万吨、24.5万吨、21.8万吨和20.6万吨。其次,鲆鱼品种和鲷科品种的产量分别约为10万吨和13万吨左右。

以消费者的角度看,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各有千秋。只要有需求,无论规模大小,都会有相应的产量。从生产业的角度看,我们希望集中精力发展几个主打品种,以扩大该产业的规模。从养殖品种的角度看,我们鼓励品种多样性。目前在北方地区,工厂化养殖已有一定规模,但深远海养殖却缺乏适宜品种。我认为可以以大黄鱼、卵形鲳鲹、海鲈、石斑鱼和鲆鳎这五条鱼为主要品种,同时包括鲷科鱼类,通过这些品种的结合来适度地发展。在积极推广主打品种的同时,我们也鼓励根据市场需求养殖其他品种,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这是我们的总体原则和思路。

水产前沿:请您梳理一下近年来海水鱼的突破性进展,并提出发展建议。

关长涛:海水鱼养殖主要讲“种、水、饵、病、设、养、加”七字方针。

“种”包括种源和苗种。目前通过审定的海水鱼新品种已经达到20个,其中大黄鱼有2个、卵形鲳鲹有1个、石斑鱼有3个、鲆鱼有7个。

“水”即养殖水体的环境。水体环境影响着鱼类的品质表现。在工厂化养殖中,水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深远海网箱则需根据风浪流等自然条件和水质环境来选择适宜的养殖海区。外塘养殖遵循工厂化类似的原则,需要保证水环境的质量。

饲料方面,我们根据鱼类的营养需求研发了饲料添加剂、新兴蛋白原和诱食剂。10年前石斑鱼的配合饲料使用率可能仅有20%,现在已经提高到65%左右。石斑鱼产业的岗位科学家团队一直致力于提升石斑鱼配合饲料的使用率。一是为了减少鲜杂鱼的投喂量;二是降低饲料成本,以提高饲料效率和降低饵料系数。

病害是养殖业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国内疫苗研发起步较晚,因此研究进程相对较慢,尤其是海水鱼疫苗,目前还缺少针对特定病害的防控疫苗。相比之下,挪威在疫苗使用方面更为广泛,减少了抗生素使用量,同时降低了鱼类的发病率,从而提高了成活率和养殖效益。此外,我国海水鱼品种繁多,与挪威大西洋鲑的单一品种不同。加之南北地区的环境条件存在差异,因此疫苗研究确实具有一定难度。目前,华东理工大学已成功研发了适用于大菱鲆腹水病的迟钝爱德华氏菌疫苗,也成为我国海水鱼领域的首个疫苗。然而,现有的疫苗研究尚无法满足海水鱼养殖产业的需求。无论是在科研人员还是国家层面,都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疫苗的研发和推广。

国内海水鱼养殖主要是三大养殖模式:岸带池塘、陆基工厂化和海上网箱。工厂化养殖模式的水质调控和机械化程度都发展得较好,未来要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浅水网箱已经无法满足绿色可持续养殖的需求。为了优化传统网箱,体系从2009年开始升级改造工作,2018年福建省也全面推动传统网箱的升级改造。至今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例如宁德三都澳地区的传统网箱完全换了风貌,同时还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然而,国内传统网箱的规模较大,升级改造需要各地方政府和企业一同推动。

自2000年以来,国内推广应用深海养殖网箱。至今,国内已建设40余个大型深远海养殖设施,深水养殖水体已发展到4,398万立方米。大型化养殖设施是实现深远海养殖的有效方式,包括桁架类网箱、养殖工船和大型养殖围栏三种模式。国内通过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圆形抗风浪网箱,该网箱能够抵御十二级风浪,如今成为国内深水养殖网箱的主导类型。然而,深远海养殖存在一定的风险,真正实现深远海养殖还需要进一步研发安全保护设施和装备。此外,各海区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养殖品种体系,也缺乏主导品种。我认为各海区可以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和养殖条件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例如浙江、福建地区喜爱食用大黄鱼,因此东海区可以主要养殖该品种。

图片

深远海智能网箱平台--经海001号

图片

水产前沿:请您就如何将石斑鱼与深远海养殖相结合发展提出建议?

关长涛:根据对石斑鱼养殖不同模式的养殖面积进行统计,目前池塘养殖在石斑鱼所有养殖模式当中的占比最大。然而,传统的池塘养殖模式的尾水处理未能达到标准,未来可能会受到环保要求的限制。此外,池塘基本上靠近陆地,可用于养殖的空间有限。因此,在未来深远海养殖可能会成为养殖石斑鱼的主流模式。但是,网箱养殖石斑鱼也有限制条件,石斑鱼需要集群生活,大型设施不适宜它们生长,反而会导致生长缓慢且质量不稳定,而小型设施容易使石斑鱼擦伤。因此,统计数据显示,网箱养殖石斑鱼目前仅占总养殖量的不到3%。未来我们需要走向海洋,以拓展养殖空间,因此我国需要研发适合石斑鱼生长的设施。综上所述,我认为石斑鱼或海水鱼产业在未来应往深远海发展。

水产前沿:石斑鱼的养殖量逐年增加,但是经济效益却降低。对此,您有何看法?

关长涛:石斑鱼品种分不同档次,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我认为应该重点发展价格相对较低的石斑鱼品种,以满足更广泛的消费群体需求。为了让石斑鱼真正走入大众,让普通人也能吃得起这条鱼,首要条件是拓展市场。然而,通过“屯街塞巷”的方式来扩大市场是不可行的,价格也会因此受影响。我国有14亿人口,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加工企业来拓展市场,从而刺激消费。

事实上,海水鱼的加工一直以来都是短板。以前,由于人们主要食用鲜活鱼,消费市场对于加工海水鱼并不熟悉。在刚开始兴起时,海水鱼基本上是沿海高消费群体的选择,许多内陆地区的人可能没有接触过或品尝过它。因此,海水鱼产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市场的拓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整个产业共同努力。加工和市场都是产业需要加强的板块。我们一直在努力与岗位专家和企业合作,弥补这个短板。从岗位设置或需求时间段来看,都需要加强。

我认为,许多海水鱼并非是无法养殖或无法扩大养殖规模,而是养殖到较大规模后,出售价格无法与养殖成本相匹配,养殖户无法盈利,导致他们不再养殖,这是许多经济鱼类面临的问题。如果养殖户一直能够获得利润空间,有持续的市场需求,他们肯定会持续养殖,而不会不断更换养殖品种。综上所述,问题主要源于市场拓展不足。

水产前沿:为解决市场需求问题,您有什么建议可以提供给加工企业?

关长涛:为了拓展市场需求,加工企业应侧重于上述提到的主打品种进行产品加工。借助预制菜的热潮,加工企业可以研发适合大众消费的加工产品,以打造品牌。例如小龙虾一样,保证良好的信誉和高质量的产品,从而促进产业的发展。

图片

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