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狂风巨浪里去养鱼
在距离莱州湾海岸10公里的远海开放海域中,一个由172根钢制管桩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网衣组成的大型围网,形成了一个约16万立方米养殖水体,这一巨大的水体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能抗12级台风,9米大浪,年养殖优质海水鱼可达1600~2000吨。这就是被中国农学会评为2021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装备——深远海大型管桩围栏养殖设施与装备。
海上气候变化多端,台风活动频繁,常常狂风裹挟暴雨而至,环境条件恶劣。可是,科研专家为什么偏偏要到时常出现狂风巨浪的深海海域养鱼呢?
大型深远海管桩围栏
走进深蓝,耕海牧渔,打造“蓝色粮仓”
海洋,人类赖以生存的“伙伴”。复杂的生态系统构成了物种繁多的资源库,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等丰富的水产品是人类获取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
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地球上人类的食物,却只有不到10%来自海洋之中,其余均在耕地和牧场上生产。充分挖掘海洋在食物供给方面的巨大潜力,建设海洋强国,实现“藏粮于海”,打造国家粮食安全的新阵地。
为什么不是近浅海?而是深远海?
目前,我国海水养殖主要是陆基和近浅海养殖,可以利用的近岸海区水深多在15米以内,这些海区是陆源污染最为集中的区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近海能够提供的养殖空间也受到挤压,与此同时,传统的海水养殖方式粗放、养殖密度过大、病害频发、近海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和突出。为实现新时期我国海水养殖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减轻养殖对近岸海区的影响,亟需拓展养殖空间,实施深远海养殖战略。
在狂风巨浪里“智慧养鱼”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在关长涛研究员的带领下,针对黄渤海区远海开放海域特殊的海况条件及养殖设施大型化与智能化的发展需求,成果设计建造成大型钢制管桩围栏。就像开头我们见到的那样,这个大型围栏由172根钢制管桩和超高分子量网衣组成,外层周长400米,形成养殖水体约16万立方米,配套2个大型多功能平台和6个小型平台,拥有活鱼运输船、自动吸鱼泵等生产设备,具备规模化立体养殖功能,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管控。
这个大型水体养殖装备,包括饲料投喂、鱼苗投放、自动捕捞、自动监测等多个智能化模块,其中智能气动投饵机利用高速空气流将饵料输送到围栏上方进行抛洒,实现了定时、定量、定参数的自动投喂。
大型气动投喂装备
兼具鱼苗转运投放和起捕功能的设备由安装在围栏操控平台的吊机和大抄网组成,具有操作方便快捷、运行可靠的优点,这种设备设计了一种用于聚集鱼群的围拉网,通过网具的牵拉,可将鱼群驱赶、聚集到一定范围内,实现了大水体围栏的高效捕鱼。
活鱼运输船
渔获起捕装备
这一大型水体装备还通过无线接入视频监控信号、连接海洋水质环境监测设备,实时检测鱼群生长环境的温度、盐度、含氧量等信息,建立健康养殖的监控体系,从而实现渔业产业化管理。
养殖鱼群和环境物联网
实时监测设备
立体混养,经济生态双丰收
科研团队考虑到网衣长期在海水中浸泡后吸附了大量的余饵残渣及漂浮杂物,网上容易附着藻类、贝类等生物,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内外水流的畅通与交换及水体的更新。针对这个问题,研发团队的专家针对不同鱼类生活的习性和水层,投放斑石鲷、黄条鰤、许氏平鮋、半滑舌鳎和梭鱼等鱼类进行生态混养,同时特意把一部分斑石鲷养殖在两层网之间作为“清洁鱼”,清除在网衣上贻贝、海胆、牡蛎、海藻等附着类生物,减少人工维护成本,实现生态养殖模式。
据科研团队的专家介绍,他们研发的这种大型围栏养殖具有养殖面积大、鱼类活动空间大、养殖环境更近自然和养殖鱼类品质更近生态等特点,广泛适用于大陆架走势平缓的海域和多种经济鱼类养殖。单个围栏养殖水体可大可小,最小2万立方米,最大可达20万立方米,一个养殖周期产量200吨~2000吨(按平均10千克/立方米计算),产值1000万元~1亿元(按各养殖品种均价5万元/吨计),以莱州湾项目为例2020年累计养殖名优海水鱼类16.2万尾,实现产值128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