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记者王建高 通讯员王宏 滕媛 1月2日,位于青岛市市南区的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工程结构封顶。这个总投资1.6亿元的种类最多、容量最大的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构建功能最完备的海洋渔业科学研究综合服务技术平台,组建信息最全面的海洋渔业资源科学研究共享中心,为国内科研、教学、产业提供高效、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成为我国渔业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重要的信息发布和国际交流中心。
这是市南区激活高端创新要素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的又一成果。市南区副区长辛民志表示,市南区加快建设青岛市中央活动区、总部经济核心区、财富管理核心区、文化产业集聚区、海洋经济强区、时尚消费中心区,推动经济“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实现全域高质量发展。全区集聚了青岛市56%的海洋科研机构和全国81%的涉海两院院士,47个项目纳入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支撑项目库、8个列入青岛市国际海洋名城建设重点项目库、6个列入青岛市级军民融合项目库,形成了以时尚经济和总部经济2个特色产业为引领,优化提升现代金融、商贸服务、现代旅游、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等5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现代海洋、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养老、节能环保等4个新型产业“254”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
用一根电线进行数据采集和传递,这是目前国际最前沿的电力载波通信技术,这也是我国构建智能电网的基础。打破被国外垄断的这项技术是市南区重点培育的“青岛鼎信通讯公司”,以自主研发的MCU芯片、嵌入式软件和微操作系统为平台,持续开发出电力行业和消防产业的多层次应用产片,拥有低压载波、中压载波等技术方案,延伸开发采集终端、配网设备、智能电表、电能质量、四表集抄等电力电子产品。目前, “鼎信通讯”提供的载波通信技术产品在国家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载波类产品招标中应用的份额超过50%,位列全国第一,成为区内首家主板上市的科技型民营企业。
如今,智能制造、VR、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在市南区迅猛发展,无人机、3D打印、机器人领域已实现产业化。由青岛杰瑞工控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国内首套海洋平台钻井作业一体化智能系统装备通过专家验收,并交付中石化胜利油田应用。该系统装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解决了钻井作业过程中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等难题,广泛应用于我国海洋及陆地石油钻井修井作业领域。
这些创新型小巨人企业的健康成长,得益于市南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一系列鼓励扶持产业政策。市南区科技局局长刘海波介绍,市南区在山东省首设了24小时自助便民服务区,有效推进了信息惠民“最后一公里”,企业在政务大厅办理完注册登记、刻章备案业务后,可以“无缝隙衔接”完成账户开立及结算产品领取,把“2小时”变“20分钟立即办”,成为山东省政务服务系统及银行业对公客户自助服务的新突破,推出“无差别综合受理”服务,区行政审批大厅内18个部门所办理的400多个事项可在18个“无差别受理窗口”中的任意窗口办理。引导银行、担保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通过与青岛市科技部门、银行、社会担保机构合作设立400万元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通过撬动社会资金实现了财政资金37倍放大效应,总规模达到1.5亿元。为加大对财富金融、时尚产业、健康产业等领域优质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市南区对新设立和新引进金融机构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政策补助等。为发展孵化器、众创空间,设立天使资金、种子基金等特色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创业发展。 探索专利质押融资工作模式,引导银行、担保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为科技创新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青岛诺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东金东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发明专利质押分别获得青岛农商银行400万元、500万元贷款,这是市南区首批获得专利质押贷款企业,新模式解决了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题。
强化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围绕“中科系、高校系、企业系、国际系”,依托企业强化大院大所的引进,加速高端科技人才集聚,培育引进100名创新创业人才。依托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重点实验室、国际技术合作基地等平台,培养一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的创新人才。引进一批能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