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 正文

【青岛蓝色经济网】黄海所创新石斑鱼产业获新突破

日期:2019-04-24 09:56    作者:    来源:青岛蓝色经济网     打印    加大 减小

近日,黄海水产研究所完成的“石斑鱼种质库和远缘杂交育种技术创建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微信图片_20190424111944

黄海所创新石斑鱼产业

“石斑鱼种质库和远缘杂交育种技术创建及产业化应用”项目创建了石斑鱼育种活体库、冷冻库及信息化平台,在我国北方实现了石斑鱼种质多元化长期保存及产业化应用;建立了10多种石斑鱼育种群体库和精子冷冻库,在国际上首次突破了石斑鱼胚胎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集成创建了“鱼类种质保存信息平台”。并率先研发了石斑鱼远缘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优良杂交种质,具有生长快、适温广的特性,突破了“南鱼北育、南鱼北养”的技术瓶颈。同时,该项目创新了北方石斑鱼苗种大规模培育技术及高效健康养殖模式,实现了“陆海接力”高效养殖,养殖成活率达97%。通过创新技术应用,突破了石斑鱼在我国北方大规模繁育和养殖技术瓶颈,累计繁育石斑鱼优良苗种1720万尾,向国内外养殖用户大量推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石斑鱼年产值达百亿元以上

山东省是我国海水养殖大省,产量和产值位居全国前列。但近年受消费市场、养殖品种结构不良等因素影响,北方主要鱼类养殖产业低迷,养殖效益下降,产业发展受限,因此研发新的养殖技术和品种,拓展养殖新领域,是养殖企业面临的新问题。

石斑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资源,是工厂化和深远海网箱养殖的优选品种,产量位居海水养殖鱼类第四位,年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其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鱼类产品附加值高,在国内、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拥有广泛市场。利用我国北方多年发展建立的温室大棚、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网箱养殖技术,以及电厂余热和地热资源开展石斑鱼养殖,对于改善养殖结构、提质增效及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为北方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我国有石斑鱼36个种,主要分布在南海和东海海域,是珍贵的鱼类种质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野生资源的过度捕捞和开发,缺乏对鱼类种质资源和遗传资源的有效保护技术,石斑鱼种质资源面临衰退现象。”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田永胜表示,“长期的集约化养殖和近亲繁殖导致养殖石斑鱼种质退化、病害濒发。另一方面,由于石斑鱼育种技术研究相对滞后,养殖企业面临养殖新种质缺乏困境,这些都严重影响着石斑鱼产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我国北方开展石斑鱼养殖,首先必须解决种质资源收集和长期保存、育种核心群体构建、养殖新技术和新品种的研发、健康养殖新模式的创新等问题。”

创建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该项目实施之前,石斑鱼在我国北方养殖还是空白,国内在石斑鱼繁育技术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苗种成活率极低,养殖品种单一、良种缺乏、生长速度慢、病害多,而且养殖群体中雄性数少、雌雄成熟不同步等问题制约着石斑鱼养殖产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田永胜告诉记者,“因此,从2010年开始,在国家863计划课题、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和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等项目支持下,我们开展了石斑鱼种质库的建立和远缘杂交育种技术的研究,在石斑鱼种质活体库、冷冻库和种质保存信息平台建立,石斑鱼远缘杂交育种技术和优良杂交种培育,以及石斑鱼优良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及健康养殖新模式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实现了‘南鱼北育、南鱼北养’的新突破,获得多项创新性成果。”

该项目创建了石斑鱼育种种质活体库、冷冻库及信息平台,实现了在北方石斑鱼种质多元化、长期保存及产业化应用。创建了国内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石斑鱼育种活体种质库,在北方引进和培育了鞍带石斑鱼、云纹石斑鱼、棕点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等10 种石斑鱼育种群体,达3538尾,建成我国北方种类和数最多的石斑鱼活体种质库;在国内外首次开展鞍带石斑鱼、七带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等石斑鱼精子冷冻保存技术研究,建成了国内第一个石斑鱼精子冷冻库,冷冻保存10多种石斑鱼精子,实现石斑鱼种质资源长期保存,并将冷冻精子广泛应用于石斑鱼杂交育种和优良苗种大量培育;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石斑鱼胚胎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突破了石斑鱼胚胎经-196℃冷冻保存成活的瓶颈,获得了冷冻成活胚胎并孵化出鱼苗,胚胎成活率达9.71%——12.15%,孵化率达23.16%,同时构建了石斑鱼3个细胞系和细胞库;集成创建了“鱼类种质保存信息平台”网站,上载40多种鱼类精子、6种胚胎和20多种细胞信息,实现为养殖企业和科研院所及时提供种质遗传资源和技术服务的目的。

“该项目率先研发了石斑鱼远缘杂交育种技术并培育了优良杂交养殖种质,提升了石斑鱼育种技术水平,突破了‘南鱼北育,南鱼北养’的技术瓶颈。”田永胜表示,“并将群体选育、杂交育种、精子冷冻保存、分子标记筛选、表型和遗传性状分析、数量遗传评估技术相结合,创建了石斑鱼远缘杂交育种技术,在国内首次培育出云纹石斑鱼和鞍带石斑鱼的杂交种,具有生长快、适应温度广、肉质优良的特性,生长速度较母本快3.08倍,较同类养殖品种快1.37倍,适应温度范围8——35℃,为南北方石斑鱼养殖增添了新种质。”

“此外,我们还创新了石斑鱼优良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及健康养殖新模式,实现了‘陆海接力’高效养殖。” 据田永胜介绍,“通过对石斑鱼繁育生物学、生殖调控、营养因子调控、病害防治、工厂化循环水生物控制等技术研究,实现了石斑鱼苗种在北方的大规模繁育。同时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离岸大型网箱养殖有机结合起来,集成创建了‘陆海接力’高效养殖模式,年产量达500吨,养殖成活率达97%,实现了石斑鱼在北方全年高效养殖。”

已在国内外实现大规模养殖

“技术的创新离不开产业的推广应用。”田永胜表示,“我们将石斑鱼精子冷冻保存技术和精子冷冻库建立技术应用到石斑鱼杂交育种和优良苗种的大规模培育,培育苗种达1700余万尾;解决了石斑鱼人工繁殖生产中精子量不足的问题,克服了石斑鱼雌雄鱼成熟不同步、以及不同品种之间的生殖隔离、地理隔离问题,培育出生长快、适温广和肉质优良的养殖新杂交种,已在国内外实现大规模养殖。”

“通过精子冷冻库的建立和应用大大降低了亲鱼养殖成本,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石斑鱼种质资源得到了长期有效的保存。”田永胜告诉记者,“利用该项目建立的育种技术已经实现了杂交优良苗种的大量培育,提高了养殖新品种的产出率,解决了生产中优良苗种缺乏的问题,实现了优质苗种和健康养殖技术的大规模推广。”目前,该项目成果已推广至河北、天津、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省市,并且将云龙斑苗种推广至日本和韩国,创造经济效益达10亿元。

“该项目创新的‘陆海接力’养殖模式已经在石斑鱼等鱼类养殖上得到成功应用。”田永胜表示,“我国正处于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发展的过渡阶段,养殖区域由陆基到海基,由近岸到离岸及深远海。工厂化循环水、离岸大型网箱及两者相结合的‘陆海接力’养殖模式是渔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实现养殖的绿色、协调、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