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海豚。”6月13日上午,在位于海拔3800米的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东嘎乡情远希望小学教室内,一堂生动的海洋科普教育课正在进行,两位授课老师是来自青岛海洋科技馆的张安琪和王海铭。
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教师,跨越4000公里从青岛来到雪域高原,也不仅仅是为了给这里的孩子们上一堂海洋科普课。他们来到日喀则的“本职”工作,是为即将投入使用的日喀则市青少年科学院海洋科普馆进行布展,从而让高原的孩子们能够享受到更加长久、系统的海洋科普教育。就在张安琪和王海铭为孩子们上课的同时,同样来自青岛海洋科技馆的其他4位同事正在海洋科普馆内紧张地忙碌着,安装、调试、整理、清扫……一件件制作精美的海洋生物标本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据介绍,为了进一步拓展日喀则市的科普宣传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日喀则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对海洋知识的渴求,激发他们亲海、爱海、知海、探海的热情,在青岛市第九批援藏组的协调沟通下,青岛海洋科技馆与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教育局决定共建日喀则市青少年科学院海洋科普馆。5月8日,在青岛水族馆建馆九十周年的庆祝仪式上,同步举行了援藏筹建日喀则海洋科普馆捐赠仪式。
“海洋科普馆面积共约108平方米,完成后将展出包括海洋植物、鱼类、哺乳类等各种海洋生物在内的标本110余件。海洋牧场、海上龙卷风、机器鱼等针对海洋方面的定制互动科普仪器,则可以供孩子们操作、互动,进而更加深切地了解海洋知识。”青岛海洋科技馆标本制作部主任苏新刚表示,自确定捐建任务以来,他们就开始加班加点赶制所需标本,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所有工作,“确保此次捐赠的标本全都是精品”。
5月23日,青岛海洋科技馆捐赠展品装车启运。6月3日晚,苏新刚一行6人抵达日喀则市。时间紧、任务重,现场条件有限,已经60岁的苏新刚与同事们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等困难,第一时间投入紧张的布展工作中。物料搬运、标本摆放、设备安装,团队所有人亲自动手,一点点将展馆呈现出来。“每天从一上班开始,一直要忙到晚上八九点钟,中午来不及回住地吃饭,就在工地食堂简单吃上几口继续干活。”采访过程中每说几句话,苏新刚都要停下来大口喘着粗气。
目前,海洋科普馆的建设、布展工作即将完成,将与日喀则市青少年科学院同步验收。“在日喀则建立海洋科普馆,能够让这里的孩子们更多地了解海洋、认识海洋、热爱海洋,有利于纵深推进海洋科普的社会化、群众化、常态化,进一步提升内陆地区青少年的海洋意识,将为今后推进两地科普协同发展、科普资源互通共享提供有力支持。”苏新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