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渔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积极推动海洋碳汇发展

日期:2021-06-25 08:14    作者:    来源:青岛日报     打印    加大 减小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各级政府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任务。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一方面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要积极采取措施增加碳汇,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一、发展海洋碳汇是实现国家“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路径

生态系统碳汇,是相对于二氧化碳碳源而言的,指生态系统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且固定在植被、土壤等介质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和活动。从类别上看,陆地碳汇(“绿碳”)和海洋碳汇(“蓝碳”)是生态系统碳汇的主要方式。陆地碳汇是依靠植树造林增加的碳汇,海洋碳汇是利用海洋、海岸带、河口、湿地生物固碳、储碳增加的碳汇。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储存库,单位海域中生物固碳量是森林的10倍,因此海洋碳汇从数量和效率上都较优于陆地碳汇。近几年我国高度重视海洋在提升碳汇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从顶层设计层面对海洋碳汇发展进行部署,并发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碳计划”和“全球蓝碳十年倡议”,提出充分发挥海洋碳汇的作用,发展海洋碳汇经济。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国内沿海城市积极探索、加速推进海洋碳汇工作。

以海洋碳汇核算推进海洋资源产业化。深圳市于2020年率先编制完成全国首个《海洋碳汇核算指南》,促进海洋碳汇资源与陆地碳汇资源统筹纳入排放交易体系,加快实现资源资本化的进程。辽宁省自然资源厅组织蓝碳生态系统调查评估试点技术培训会,并将于今年启动辽河口蓝碳生态系统调查评估试点,掌握盐沼植被、海草床等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

以海洋碳汇交易落实构建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厦门市提出率先开展海洋碳汇交易,展现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担当,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构建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作出厦门应有的贡献。

以海洋碳汇研究助力海洋新经济先导区建设。海南省明确提出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试点。具体措施包括制订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发展路线图,调查研究全省海洋碳汇的分布状况,寻求海洋增汇的路径,开展碳汇试点。威海市在其南部海域建设蓝色碳谷,积极探索发展海洋碳汇,在海洋生态经济研发平台和海洋碳汇研究方面主动发力,推动海洋新经济先导区建设。

二、推动海洋碳汇创新性发展

海洋是青岛的突出优势和特色所在。发展海洋碳汇产业是我市融入国家“碳中和”大战略的重要基点,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略海洋的重要指示、持续推进海洋攻势、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途径。建议从海洋碳汇产品培育和海洋碳汇交易市场建设两方面着手,围绕完善政策体系、增强科技支撑、健全产业链条、建设交易试点和拓展国际合作等措施推动海洋碳汇经济发展。

推动海洋碳汇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

扩大海洋碳汇产品供给。坚持海洋碳汇存量保护与增量扩大并重。存量方面,我市胶州湾海岸的芦苇、碱蓬、大米草和养殖池区域蕴藏巨大的碳汇潜能,但近年来胶州湾碱蓬区、大米草区域有缩小趋势。为保护海洋碳汇存量,需要对海堤进行生态化改造,在水质治理和环境整治的基础上,配套以海岸带生态修复重建和海岸带生物资源养护,并对周围景观加以提升改造,以达到生态系统功能的优化。增量开发方面,建设耐盐经济作物种源繁育基地,利用盐碱荒滩种植作物,恢复土壤自然代谢机能。发挥海水养殖业,尤其是藻类、贝类养殖固碳储碳的功能,支持海水立体综合养殖,加强海底森林、海上平台和岸基配套,推进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扩大海洋碳汇总量。

建设海洋碳汇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于2021年2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加速推进。目前我国碳汇交易以林业碳汇为主体,主要形式是植树造林和森林管理等。海洋碳汇工作开展时间较晚,与海洋碳汇交易相关的制度、规范、技术、标准等还未形成。我市可立足于自身海洋特色,依托所处胶东经济圈的海洋优势以及面对日韩的区位优势,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地区性海洋碳汇交易试点。在海洋碳汇金融试点中推动形成标准体系和交易规则,建立海洋碳汇交易市场。建设涵盖海洋碳汇核算、评价、交易为一体的海洋碳汇发展示范区,探索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和模式,为全国海洋碳汇交易系统提供范本。

推进海洋碳汇发展的重点工作主要包括:

完善政策体系。海洋碳汇工作业务性强,涉及面广,利益关联度高。要认真研究国家关于“碳中和”和海洋碳汇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既定政策,寻找借力点和结合点,构建我市支持海洋碳汇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找准定位,科学制定具有青岛特色的海洋碳汇发展规划;加快发展战略研究,建立海洋碳汇发展的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建立并完善与海洋碳汇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建立协调共进机制。

增强科技支撑。根据国内外海洋碳汇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结合我市海洋碳汇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加大对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研究的支持。建立海洋碳汇发展技术措施库,形成海洋碳汇发展重点关键技术目录,引导科研力量加大对海洋碳汇重点关键技术的投入。支持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学科建设,开展技术攻关,建设不同类型的研发平台。加强与日韩以及“一带一路”各国海洋人才的交流合作,培养海洋碳汇研究和产业方面的重点人才,推动开展联合办学。建立海洋碳汇调查评估技术体系,加速碳汇方法学开发,尽快形成规范的海洋碳汇标准体系,实现标准引领。

健全产业链条。围绕海洋碳汇的投资、生产、开发与贸易健全产业链条。推进藻类养殖、碳汇渔业、低碳养殖、海洋牧场发展,建设海洋碳汇产业化示范项目。在政府引导下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海洋碳汇发展联盟,形成研发-应用-产业联动机制。创新开发针对海洋碳汇的金融产品,拓展涉海类企业的融资渠道,创造平台使海洋碳汇产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顺畅有效对接,打通金融资本进入海洋碳汇领域的路径。运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推动海洋碳汇规模化示范应用和商业化进程。

建立交易试点。争取在海洋碳汇交易市场建设中先行先试。在加强海洋碳汇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海洋植被生态系统经济价值评估和海洋生物固碳产业评价标准,为开展海洋碳汇交易提供技术规范。赋予海洋碳汇企业产权确权,建设海洋碳汇交易市场,开展交易平台建设,出台交易细则,鼓励企业上市交易。以海洋碳汇交易市场形成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推动形成海上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在海洋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中走在全国前列。

拓展国际合作。搭建区域合作平台,积极推进在海洋碳汇、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生态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争取建设中日韩海洋碳汇合作示范区,建立东亚区域“蓝碳”标准体系,建立“海洋碳汇发展基金”, 扶持海洋碳汇产业发展,支持开展近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对外交流的桥梁作用,建立与先进国家有关海洋碳汇发展的合作机制。

(作者单位:青岛市情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