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渔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万尾中华鲟放流“回家”

日期:2021-04-12 09:05    作者:    来源:科技日报     打印    加大 减小

科技日报讯 (吴桐)4月10日上午,在湖北宜昌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一万尾“子二代”中华鲟被放归长江。

此次放流活动延续了“中、青、幼”相结合的科学放流策略,放流“子二代”中华鲟1万尾,放流总体规格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创新高,为促进中华鲟自然种群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已有1.4亿年历史,是长江珍稀特有鱼类保护的旗舰型物种,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态等价值。1988年,中华鲟被中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10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自1984年首次放流中华鲟以来,三峡集团至今已连续实施了64次中华鲟放流活动,累计向长江放流中华鲟超过504万尾,其中放流“子二代”中华鲟4万余尾,为补充中华鲟种群资源、实现中华鲟可持续繁衍生息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次放流的中华鲟当中,有来自2009年和2011年繁殖的“子二代”中华鲟各8尾,它们不仅佩戴了常规的“身份证”——声呐标、PIT标和T型标,还首次成批量地打上了卫星标记,通过这种复合型标记的方法,实现放流中华鲟沿江洄游和海洋运动路径监测。

经过多年人工繁育与技术攻关,目前三峡集团掌握了完善的中华鲟人工种群梯队,建立了覆盖亲鱼培育、催产繁殖、梯队建设等全生命周期保护体系,为中华鲟种群的复壮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