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渔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沿海看海2019——河北:大河之北起海潮

日期:2019-12-24 15:00    作者:    来源:中国海洋报     打印    加大 减小

春天,环渤海三省一市,合力打响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暨试点在河北唐山启动。

夏天,“山里孩子去看海”2019年河北海洋公益行动启动,河北、山西“山里娃”走进海水淡化实验室、来到秦皇岛沙滩,感受蓝色魅力。

秋天,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河北“唐山港”展区讲述了“以蓝色思路改写煤都历史”的奋斗故事。

今年的河北,海洋事业亮点频频。2019新年伊始,召开的河北沿海经济带建设工作会议,可以看作河北再次向海图强的发轫。

机遇纷至

从2018年末的河北省委全会,到2019年初省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再到沿海经济带建设工作会议。河北如此密集地谋划海洋工作,在近些年并不多见。

河北部署了全面提升沿海经济带发展水平的8个重点方向。除了港口和滨海旅游,河北将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物、海洋生物医药等列入了海洋特色产业,加之“智慧海洋”工程的实施,构筑海洋产业体系新支柱。

河北沿海“三市三港”明确了发展定位。

秦皇岛市定位为一流国家旅游城市,以城定港。秦皇岛港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和邮轮母港。

唐山市的发展目标为率先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唐山港则积极发展“海公铁”多式联运,努力建成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综合贸易大港和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桥头堡。

沧州市黄骅港提出借势打造雄安新区最便捷出海口,努力建成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和“一带一路”重要枢纽。

河北再次向海图强,有着国家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正是河北打造沿海经济带的大背景。

机遇与准备相互赋能。8月2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根据方案,河北将主要围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等,建设国际商贸物流重要枢纽、新型工业化基地、全球创新高地和开放发展先行区。

在此之前,我国已陆续设立了上海、广东、海南等12个自贸试验区,增设了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此次方案的出台,实现了我国沿海省份自贸试验区的全覆盖,已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以期全方位发挥沿海地区对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好地服务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总体布局。

很快,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正式挂牌。

曹妃甸目前拥有泊位89个,其中40万吨级泊位2个,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集疏大港。作为临港产业和重化工业的重要集聚区和京津产业转移的主要承载区,曹妃甸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供给侧改革、引领区域经济增长上承担着重要使命。

未来,曹妃甸片区将立足优势互补,连接辽宁、天津,形成统一对外开放窗口,发挥好区域协同效应和各自产业优势,打造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新兴产业集群,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促进环渤海地区的加速崛起。

港口带动

唐山港,一年中的标志性事件和阶段性成果层出不穷。

今年1~10月我国港口吞吐量及排名数据显示,唐山港货物吞吐量53579万吨,列全国第三。

不久前,唐山港内蒙古伊泰内陆港在鄂尔多斯市成立,为这座历史悠久的草原工业城市增添了一条出海新通道。至此,唐山港内陆港总数达到26个。

智慧码头控制中心,一人可操控3台集装箱作业。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试运行,行驶在码头。

集装箱运输是港口现代化的标志。唐山港集团坚持改革创新,以智慧集装箱码头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快集装箱业务的发展。唐山港实施“东部沿海—京津冀—西北”集装箱多式联运项目,并入选国家首批示范工程。在山西、内蒙古、新疆等地设立内陆港,开通海铁联运班列。推行“公转铁”和“散改集”,减少了煤炭运输中的污染,绿色港口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2018年,实现了“日、韩、中、蒙”国际集装箱班列稳定运营。

经过多年的发展,唐山港京唐港区集装箱航线至今已达40条,集装箱码头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年设计通过能力达到216万标箱。2018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33万标箱,占全省总量的55%。

放大港口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秦皇岛港与黄骅港立足本地实际,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11月22日,满载100个标准集装箱化工产品的首发班列由新疆奎屯出发,通过绵延3467公里的铁路线输送至秦皇岛港。这是秦皇岛港新疆中亚金谷内陆港成立之后,发出的第一列集装箱准班列。今年以来,秦皇岛港新增6个内陆港,极大地增强了与西北地区货源腹地的联系互动,标志着秦皇岛港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打通东西部海铁联运新通道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黄骅港致力于打造“全电港口”,2020年前有望实现码头岸电设施全覆盖,每年可产生替代电量1亿千瓦时以上。

8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方案》提出,重点打造沿海率先发展区等4大战略功能区。沿海率先发展区(包括秦皇岛、唐山、沧州),推进沿海经济加快发展,构建高品质滨海城镇体系,促进港产城互动发展,形成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滨海型产业聚集和城镇发展区,打造全省开放型经济引领区。

《实施方案》明确,统筹沿海与内地协调发展。推动沿海与内陆地区开展多领域合作,按照“一带两极三区”的开放开发格局,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构建新时代海洋经济体系,实现陆海统筹发展。强化京秦唐互动,打造“京-唐-秦发展轴”,带动秦、唐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石-衡-沧发展轴”,建设省会出海口,辐射带动衡水地区发展。培育“沧-邢-邯发展轴”,促进冀中南地区开发开放,增强沿海城市发展动力和对内陆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陆海内外联动机制,加快港口集疏运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完善区域物流体系,拓展港口经济腹地。加快曹妃甸、渤海新区产业聚集区和秦皇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支持内陆地区与唐山、沧州、秦皇岛等沿海城市港口合作建立工业园区,推动港腹互动、双向开放、共同发展。

一张以港口为引领,率先发展沿海,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蓝图,在燕赵大地绘就。

生态优先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的要求,加快解决渤海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

攻坚战的第一战,率先在河北展开。2019年1月,唐山市先行先试,启动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工作。

试验性排查的范围包括黑沿子镇的9个行政村、临港工业区、曹妃甸区南堡工业区,以及西排干、陡河、沙河、黑沿子排干等4条入海河流。除了法律规定的排污口,所有直接向海排放或通过河流、滩涂、湿地等间接排海的“口子”都是排查对象。

“天地”结合、“人机”互补,无人机广域探查、地面人员详查。无人机小组抵达唐山,飞行了9个架次,覆盖黑沿子镇大部分区域、临港工业区以及南堡工业区,成像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图像空间分辨率达0.07米,成像的准确率达80%以上。

试点工作中,唐山创建了“三级排查、二级审核”的工作机制,为进一步细化完善实施方案和技术体系打下了基础。

同时,此次入海排污口的排查试点工作,也将为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提供重要借鉴。

今年夏天的秦皇岛,北戴河新区阿那亚海滩出现了两位“不速之客”——辽东湾斑海豹。它们时而到海里嬉戏,时而在沙滩上晒太阳,引来不少游客驻足。

同时发现两只斑海豹,这在秦皇岛实属罕见。海蓝了、水清了、鱼多了,对海洋环境要求苛刻的斑海豹也不请自来。

在规范海域管理中,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海域海岛管理科科长姜集伟说,秦皇岛一方面严格控制用海项目审批,这既有利于保护海域生态环境,也符合现阶段国家规范海域使用秩序的要求;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整合的海洋管理、渔业管理、港口和航运管理等职能,对旅游、工业、渔业、交通运输以及海洋保护区等主要用海类型加强监督规范。

在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上,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副调研员王京说,自2010年以来,秦皇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陆续实施了戴河至洋河口岸段、北戴河西海滩浴场、老虎石海滩、新开河口至南山岸段等生态整治修复项目20多个,已修复沙滩岸线24.47公里,增加沙滩77.55公顷,大大拓展了民众的亲海空间。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河北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均达到第一类标准,入海河流国省考13个入海口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Ⅴ类标准。

为减少陆源污染物入海量,河北对所有入海河流实施全流域系统治理,落实“一河一策”,全面提升河流水质。建立了水质监测考核体系,对全省49条入海河流101个断面水质开展监测,对监测结果实行月通报制度,对超标断面实施扣缴生态补偿金、约谈问责、流域限批等措施,压实地方政府环保责任。

为促进渤海海洋生态恢复,河北规范滩涂与近海海水养殖,全省共清理海上非法养殖面积3000亩。实施了7个海岸线修复类生态修复项目,目前已完成岸滩修复3.5公里。实施生物资源养护,在河北渤海近海海域增殖放流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褐牙鲆水生生物苗种13.56亿单位,创建海洋牧场示范区4个。

河北在秦皇岛市试点推行“湾长制”,初步构建了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维护海洋生态安全为目标的陆海统筹、河海兼顾、上下联动、协同共治的治理新机制。

可以说,河北聚焦陆源污染防治、海洋污染防治、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环境风险防范、旅游旺季生态环境保障5大重点任务,着力推进渤海综合治理见到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