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渔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靠海吃海 换个方式味更鲜——江苏赣榆改变传统渔业发展模式激发海洋经济内生动力观察

日期:2019-08-14 10:44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打印    加大 减小


素有“江苏北大门”之称的连云港市赣榆区,长期以来与海为伴、逐海而兴。近年来,赣榆区依托海洋渔业资源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海洋开发与保护并重,统筹发展海洋一二三产业,向蓝色经济要绿色增长,通过攻关海水育苗养殖技术、大力扶持电商发展和做强海产品精深加工,改变了赣榆传统渔业发展模式,激发海洋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谱写了踏浪前行新篇章。

科技繁育让海洋渔业华丽转身

走进位于海头镇北朱皋村的赣榆佳信水产工程技术中心繁育场,负责人张庆起用抄网捞起一个小拇指大小的短蛸苗,一边查看生长情况一边向记者介绍,短蛸俗称八带鱼,是我国沿海重要经济章鱼本土品种。去年,由他们承担的“短蛸苗种繁育及养殖技术研究”项目经专家组中期验收,一致认为短蛸苗种个体生长良好,体色正常,活力强,标志着赣榆短蛸全人工养殖技术实现重要突破。

“由于过度捕捞导致短蛸资源衰退。我们通过采捕野生亲本、驯化、促熟培育等一系列人工控制过程,用几年时间掌握了人工繁育养殖技术,为未来大规模繁育奠定了基础。”张庆起说,短蛸苗种的繁育成功不仅有利于推动本地土著资源的有效增殖和生态保护,还增添了新养殖品种,有利于缓和渔业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也为渔民减船转产提供致富新途径。

赣榆东临黄海海州湾,地理位置优越,滩涂面积达23万亩,浅海域面积达108万亩,拥有近海渔场7000多平方公里,自然资源丰富。海洋渔业一直以来是赣榆传统优势产业。但是,近年来赣榆通过人工繁育技术,实现了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梭子蟹、大菱鲆、紫菜、缢蛏、牡蛎、毛蚶、四角蛤的人工海水养殖。

“早在十一五期间,由我们与中国海洋大学、江苏海洋大学进行校企合作,繁育出了梭子蟹苗种,解决了梭子蟹养殖苗种的问题,获得了连云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张庆起说。

经过多年人工繁育推广,赣榆梭子蟹的养殖面积已经扩大到3万余亩,赣榆梭子蟹凭借其脂膏肥满,肉质细嫩的特点,已经成为赣榆水产养殖的特色品种,并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各类水产苗种的繁育成功,不仅给当地养殖户带来了收益,同时还让赣榆海洋渔业走上了生态发展的路子。”张庆起说,我们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去年就享受财政补贴放流梭子蟹4250万只,比目鱼200万尾巴,用以改善与修复海洋环境,保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另外,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佳信水产与江苏省海洋局共同开发的“四位一体”在线检测系统,实现了使用手机对于养殖区域内水质、环境、疫病和电商销售的远程操控,目前正在安装调试,推广应用后可进一步提升赣榆水产养殖水平。

海产品精深加工带动养殖户致富

赣榆的海岸线总长62.5公里,兴庄河口以南为淤泥质海岸,是“虾兵蟹将”的天堂,赣榆各种高品质的海洋养殖都排兵布阵在那里;兴庄河口以北岸线为沙质海岸,地质条件好适合建码头。赣榆港于2012年底开港,结束了有海无港的历史,至此,大批项目纷纷落户赣榆港经济开发区,其中海产品加工业是最大亮点。

位于柘旺镇的海福特科技有限公司是最早落户赣榆港经济开发区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园的海洋食品深加工企业。

公司行政主管王康介绍说,海福特2016年落户赣榆,正是看中了紧靠渔港交通便利和地方政策支持的优势,一期投资7.8亿元,建设加工生产车间9座,建成多条年产10万吨的即食干、鲜制调味海产品和海洋罐头自动化生产线,同时建设配套3座总容量达6万吨的冷藏库。去年销售额达到2.2亿元,今年有望突破10亿元。

“我们的目标是买全球、卖全球!”王康说。在海福特产品展示区,琳琅满目的即食包装海产食品有100多个品类,这些产品将出口至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以及销往国内部分省区。

海福特产品中有10%的原材料是来自赣榆当地。据了解,海福特在投产后逐步加大水产品精深加工的开发力度,在赣榆与当地农民开展公司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发展合作,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力度,建立扶持公司海产品养殖基地2000亩,其中无公害养殖基地1500亩,带动赣榆当地1000余户捕捞户、养殖户发展致富,年户均增收近2万元。

赣榆条斑紫菜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受到日本、韩国食客的青睐,是制作寿司和海苔的最佳食材。每年二三月间是赣榆沿海海域收割条斑紫菜的季节,近30万亩条斑紫菜全面采收,全区139家紫菜加工企业要满负荷运转,对紫菜原藻进行一次和二次深加工,产品销往欧洲、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过去紫菜都是粗加工成大包装贱卖了,现在可以加工成各种味道的海苔,老少咸宜,适合更多人多口味。”宣传部长邵长亮说。目前赣榆年加工一次紫菜干品47万箱,产值达6.8亿元,二次加工产值突破10亿元。

为了快速推动海洋经济产业发展,赣榆区研究制定《连云港市赣榆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2年)》,统筹优化海洋经济发展布局,打造了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的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园,重点发展海洋精深加工、海洋生物科技、海洋冷链物流、现代海洋服务等行业。其中,仅赣榆条斑紫菜加工带动近2万农民就业,不仅建起国内首家紫菜博物馆,还依托紫菜博物馆、紫菜产业园,紫菜交易中心带动了一批农民电商加入。

放下鱼网上互联网 渔民变网红

今年5月1日赣榆进入伏季休渔以来,大小渔船都悬挂国旗静静停在渔港休整,而封网上岸的渔民们却没有闲着。他们主动找货源、搞直播、拉网红、加粉丝,在异常火爆的电商销售里开辟出另一个天地。

“今天给大家分享剁椒八爪鱼……”“各位老铁,这里有最新鲜的海货……”记者循声走进海头镇海前村的党群服务中心的电商党支部,在一个个精心布置的直播间里,数位“网红”正在通过网络直播介绍海鲜烹饪、食用方法推销各类海产品,场内场外热烈互动。

“传统渔村,出海回来就盼着新鲜海货能卖个好价钱。为此,2016年初我们尝试着在淘宝上注册了海鲜电商平台。”海前村团支部书记徐晟耀告诉记者,那时海前村的电商刚刚起步,是无品牌,无包装,质量没保证的“三无产品”,本想通过拓宽销路增加村民收入,但实际收效甚微,网上销量不大。

2017年,渔民张延喜最先在“快手”注册账号直播海鲜现做现吃,很快吸粉30多万人,瞬间成为网红“三子”,当年他的海鲜销售达300多万元,利润约30万元,成为村里直播海鲜销售“吃螃蟹”第一人,张延喜顺势把家里的房子也从旧瓦房变成了小别墅。

村民们从张延喜网上销海鲜受到启发纷纷效仿。徐晟耀则与其他17位党员借机成立了电商联盟进行行业自律,联盟内部对网络直播、鲜活海鲜运输、正规海产货源加以规范管理。仅今年4月生蚝销售旺季,电商联盟的“网红”们一天就有2万余份订单销往全国各地。

海前村的实践引起赣榆区委、区政府的重视。经过多次调研,区委、区政府于2017年3月2日召开全区电子商务大发展会议,开启了赣榆电商发展的新征程。次年3月,赣榆区委、区政府又出台《赣榆区电子商务大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0年)》,进一步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补齐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短板,支持和规范电商发展。海前村积极探索“党支部+中心+农户+互联网”发展模式,成立首个电商党支部,将村委会一楼闲置的大厅改造成益农电子交易服务中心。

现如今,在赣榆海头镇的村头、码头、船头,经常能可以见到用手机拍摄短视频、进行直播的渔民,或者是渔民在沙滩上进行赶海直播。现如今,快手、抖音、小火山视频等短视频工具成为赣榆海边农民对外展示、探路致富的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