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渔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海南积极推进人工珊瑚研究开发

日期:2010-12-03 00:00    作者:黄海水产研究所    来源:     打印    加大 减小

珊瑚礁被誉为海洋的热带雨林,能消解海浪,具有维护海洋及海岸带生态环境的功能。前不久,从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传出消息,该所人工无性繁殖珊瑚取得成功,移植的珊瑚已与周围海洋环境融为一体。

据了解,海南省海域是全国珊瑚礁发育最好、品种最多、分布最广的区域。但多年来由于人为破坏等原因,海南岛周围珊瑚礁明显呈衰退之势,一些海域鱼群、虾蟹贝类近乎绝迹,局部岸段受海水侵蚀,出现岸线后退,海水倒灌现象。国外有科学家预言: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50年后全球珊瑚礁上的珊瑚将基本消失。

2004年,热海所调查后发现,高水温是导致珊瑚疾病流行的一个重要诱发条件。随后,热海所将珊瑚的人工繁殖和移植,作为珊瑚礁修复的重要手段,并做了许多创新性的工作。2005年,联合国开发署、全球环境基金会、中国政府联合启动了“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集中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5个沿海省(区)的4个示范区开展活动,并将“三亚珊瑚移植与监测计划”列入优先子项目,由热海所承担,所长陈宏为首席专家。

“三亚珊瑚移植与监测计划”要求在海南省三亚海洋自然保护区执行,通过移植硬珊瑚以促进受损珊瑚礁再生,减轻对珊瑚的损害,从而提高项目所在海域的生物多样性,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经过两年研究与探索,“三亚珊瑚移植与监测计划”日前通过专家组验收。

陈宏介绍,热海所通过一系列创新性珊瑚繁殖和移植技术,利用火山岩来作为移植珊瑚的基质,成功繁殖和移植了一批珊瑚。“我们对移植后的珊瑚进行潜水观察,发现经过20个月的生长,每一个被移植的珊瑚块,都单向生长了4厘米~6厘米,并且与天然的海底礁石有机地愈合在一起。”在被移植的珊瑚区域,新生了珊瑚钙藻等藻类和海葵等无脊椎生物,鱼类时常来觅食,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良好。

据悉,热海所目前正在申请珊瑚无性移植等多项专利技术。这将在国际上逐渐形成具有我国特点的珊瑚繁殖、疾病控制、环境监测和珊瑚移植等技术在内的知识产权体系。

由于珊瑚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因此人工珊瑚还有极高的商业开发价值。

早在2008年2月,一份对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极有意义的《中法合营珊瑚养殖项目合作意向书》(以下简称《合作意向书》)在海口签订。《合作意向书》提出,海南昌炜集团有限公司、法国生态科学技术研究所、法国国际商务投资顾问公司、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四方合作,在海口建立一座集观光度假为一体的海洋水族公园,并创办一个珊瑚养殖场、建立一个科研教育培训基地,进行珊瑚移植的研究及多种造礁珊瑚的培育和培训工作,用于修复海南省海岸线受到破坏的珊瑚礁。

该中法项目是利用“微海洋”系统技术人工养殖珊瑚,将养殖的珊瑚移植到大海,同时可以向各种水族馆提供活体珊瑚,并可向有需求者提供珊瑚及其制品。这对私售珊瑚及其制品将起到较好的替代遏制作用,能有效制止偷采珊瑚的现象,以保护海洋环境资源。

来源:中国渔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