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渔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天津近海建起“海洋生态森林”

日期:2010-12-03 00:00    作者:黄海水产研究所    来源:     打印    加大 减小

从有关部门获悉,日前,天津市多部门联合在中心渔港码头附近海域陆续投放2000多个人工鱼礁,借以优化渔业资源,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据了解,此次投放的人工礁体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每个礁体最轻的也有一两吨,重的达七八吨,礁体体积在1立方米至2立方米之间,每个礁体中间都有多边形孔洞,方便鱼儿钻入孔洞游玩或贝类附着。由于礁体很重,必须借助吊车一个个投放进浅海区预计年底完成投放工作。

这是天津市今年首次在渤海近海海域大规模投放人工鱼礁。按照规划,10年内该市将在近海水域建设大港礁区、塘沽礁区和汉沽礁区3处人工鱼礁群,总面积达13.7平方公里,为海洋生物构建“海底森林”。工程建设规划预计将分三个阶段实施:首期工程从2009年至2010年底,建成5.6平方公里的大港生态公益性礁区;第二期工程从2011年至2013年,建设汉沽区生态公益性礁区;第三期工程为2014年至2018年,建设塘沽生态公益性礁区。三大生态鱼礁群建成后,可以在天津近岸海域营造一批小型的海洋人工生态体系,并利用不同种类和形状的鱼礁功能,为生物资源提供栖息、繁衍空间,保护渤海生物种群。

设置人工鱼礁培育渔业资源是国际公认的改善海洋生态的有效方法,主要是将废旧渔船或经过特制的水泥构件沉到海底营造出小型海洋人工生态系统,为鱼类等生物提供索饵、繁殖、生长、发育的场所。据水产专家介绍,鱼礁的表面还可以附着藻类和贝类,这些人工鱼礁投放后可以为牡蛎提供很好的生长条件。而牡蛎大量繁殖后又可以形成人工活牡蛎礁,并能吸引其它鱼、虾、蟹、贝等到礁区内栖息,从而形成良性生态循环链。此外,建设人工礁体可以间接起到净化水质、防止赤潮的“生物吸尘器”效果。建设人工鱼礁在优化渔业资源,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拯救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持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来源: 中国渔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