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以下简称“青岛市知联会”)的组织协调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携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巴彦毛都苏木开展盐碱水养殖实验,积极探索盐碱水域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蓝色动能。
2024年11月以来,项目团队积极推进各项筹备工作。通过与科左后旗、青岛市知联会以及中国石油大学等单位开展多轮座谈交流,围绕盐碱水养殖实验的总体目标、实施路径、技术支撑、资源整合等关键议题进行深入研讨,明确了各方职责与分工,构建了高效的协同合作机制。
2025年4月,黄海所派出专家团队深入科左后旗巴彦毛都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了当地水产养殖现状和需求,初步选定了三个盐碱水域作为养殖试验区,并对其理化指标(如盐度、总碱度、硬度、pH值、重金属、营养盐含量等)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天然渔获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等生态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综合调研数据与生态学评估结果,项目团队初步确定了以海鲈鱼、南美白对虾和脊尾白虾作为首批试验养殖品种。为确保养殖实验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水质监测计划、养殖生物生长跟踪与环境适应性评估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揭示盐碱水环境下养殖生物的生理生态响应规律,为后续养殖技术的优化与推广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2025年5月,在中国海洋大学鲈鱼岗位体系团队的支持下,盐碱水域海水鱼适应性养殖实验正式启动。首批2万尾海鲈鱼苗已投放至科左后旗巴彦毛都苏木的两个内陆盐碱水域,标志着该地区海水鱼类盐碱水养殖实验正式拉开帷幕。后续,科研团队将对鱼苗的存活率、生长情况进行跟踪监测,评估盐碱水环境对养殖生物的生态影响。


近年来,受区域气候变迁与地下水资源动态演变的影响,科左后旗地表水面呈现增加趋势。最新水文调查数据显示,该旗可利用水面面积达20~30万亩,其中大部分水域具备良好的水产养殖开发潜力。然而,长期以来,因水质盐碱化严重,这些水域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如果实验取得成功,该养殖模式有望推广至更多类似盐碱水域地区,打造独具特色的“盐碱水域海鲜”产业,实现海鲜产品的内陆化生产,推动科左后旗乃至内蒙古东部地区乡村振兴进程,为盐碱水渔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项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20603022025022)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