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3名科研人员,作为大洋队队员参加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夏季和秋季调查航次,顺利完成考察任务相继返回国内。
1月至3月,应一平助理研究员、杨帆助理研究员随“雪龙”号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夏季航次任务,主要承担南极磷虾种群生物学与资源调查评估工作。考察期间,两人顺利完成了南极半岛、宇航员海和普利兹湾等三个重点海域的磷虾生物学拖网取样与声学走航观测任务,同步开展了磷虾种群生物学现场观测以及磷虾培养实验等,加深了对南极磷虾夏季海域间繁殖差异及呼吸、排遗节律的认识,为进一步开展南极磷虾种群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提供了数据与样品支撑。


应一平助理研究员、杨帆助理研究员参加中国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夏季航次
3月至4月,王新良副研究员随“雪龙2”号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罗斯海联合航次任务。本航次是我国牵头组织的首个以南大洋秋季海洋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际联合考察航次,旨在了解罗斯海秋冬季弱光-黑暗下关键生物种群的越冬策略以及冰间湖等重点区域的物理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共有来自国内科研机构以及澳大利亚、美国、英国、韩国、挪威、马来西亚、泰国、新西兰等国的40余名科研人员参与海上现场调查。本次考察进一步验证了我国“雪龙2”号的破冰能力和冰区作业能力,积累了在-20℃以下低温以及大风、高密度海冰等环境下的调查经验。其间,王新良与国内外考察队员密切合作,顺利完成了冰区海洋生物声学观测与南极磷虾生物学拖网取样调查任务,为实现航次科学目标提供了支撑。


王新良副研究员参加中国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秋季航次
近年来,黄海所远洋与极地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团队持续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并同时依托南极磷虾渔船开展科学数据采集工作,发挥农业农村部极地渔业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的多学科交叉优势,围绕极地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科学养护管理等进行科研攻关,相关进展多次获得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关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