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首页 - 科技成果 - 科研动态 - 正文

黄海水产研究所多项成果获2021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

日期:2022-04-24 15:46    作者:    来源:科研处     打印    加大 减小

4月19日,中国海洋学会公布了2021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及海洋优秀科技图书获奖项目。2021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共43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26项;海洋优秀科技图书20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梁萌青研究员主持完成的“鲆鳎鱼类亲体营养生理研究”荣获海洋科学技术研究二等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金显仕研究员主编的《渤海渔业种群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响应及资源效应》、李健研究员主编的《Marin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中国海水养殖技术)》、田永胜研究员主编的《石斑鱼杂交育种理论与技术》获批海洋优秀科技图书。

“鲆鳎鱼类亲体营养生理研究”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阳市黄海水产有限公司、青岛玛斯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烟台开发区天源水产有限公司共同完成。针对鲆鳎类亲鱼营养需求参数缺乏、普遍使用冰鲜杂鱼、很难满足亲鱼繁殖性能要求、严重影响苗种质量的现状,建立了半滑舌鳎和大菱鲆亲鱼重要营养素需求参数数据库,揭示了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对半滑舌鳎亲鱼性腺中性类固醇激素合成及合成过程中关键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创建了不同性腺发育阶段和不同性别半滑舌鳎亲鱼中性类固醇激素分泌的精准调控技术,促进性激素分泌,提高繁育性能,发明了提高亲鱼繁殖性能及受精率的营养策略,显著改善半滑舌鳎亲鱼产卵量及后代质量,为鲆鳎鱼类繁育性能的营养调控和亲鱼专用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坚实理论基础,开创了营养调控改善鲆鳎苗种质量的技术途径,为鲆鳎种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LC-PUFA调控鲆鳎鱼类性类固醇激素合成的调控机制

《渤海渔业种群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响应及资源效应》是2015年我国启动的最后一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源环境科学领域重点支持项目“近海环境变化对渔业种群补充过程的影响及其资源效应”的研究成果之一。专著以近海渔业资源的补充过程为主线,系统阐述了渤海环境、岸线、基础生产力、典型污染、增殖放流对渔业资源早期补充、渔业资源结构和数量动态的影响,是我国第一部介绍由环境变化诱导的渔业种群适应性及其资源效应的研究专著。专著共分7章,以“黄渤海渔业资源摇篮”之称的渤海为例,回答了一系列渔业资源适应性管理基础的关键科学问题,如渔业种群关键资源补充过程的驱动机制是什么?产卵场、育幼场形成的必备条件有哪些?栖息地的生境发生了什么变化?渔业种群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是什么?等等,提升了对渔业资源补充过程的认知,为保护、修复渔业种群早期生活史关键栖息地提供科学依据。

《Marin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中国海水养殖技术)》系统总结了中国海水养殖技术的发展历程,概述了中国海水养殖业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装备,介绍了中国先进的养殖理念和技术,旨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中国水产养殖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升各国水产养殖技术与管理水平,为世界水产养殖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石斑鱼杂交育种理论与技术》系统从石斑鱼种质资源、种质冷冻保存、杂交育种、性别控制、分子遗传基础和养殖生物学基础等方面展开论述,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的石斑鱼杂交育种理论和技术研究的综合性专著,内容丰富新颖,图文并茂,其出版和推广对我国石斑鱼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建设、种业振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