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 正文

绿色军营铸品质 建功立业善作为

日期:2021-08-16 14:28    作者:    来源: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打印    加大 减小

  王清印,退役士兵,中共党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原所长。他用21年的时间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我国海洋水产研究专家。他率队培育出我国第一个人工选育海水养殖动物新品种,建立了“水产生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在健康养殖技术领域屡获突破,在海洋生物技术方面多有建树,发表学术报告300余篇,获专利20余项,主编20余部专著,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0余项,为建立和发展我国海水养殖动物良种培育和健康养殖技术体系,推动我国水产种业高水平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水产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绿色军营铸品质,埋头苦干成专家

  1969年,年仅17岁的王清印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4年的军营生活磨砺了他能吃苦、守纪律、勇担当的军人品质,为后来从事科研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3年,退役回乡的王清印由于在部队优秀表现,当选为大队民兵连长。两年后被推荐至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上大学,成为一名光荣的“工农兵大学生”,开启了他耕海牧渔的科研人生。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王清印成为山东海洋学院“文革”后的第一批研究生。他师从中国海藻遗传学的奠基人——方宗熙教授,学习海洋生物遗传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王清印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从事紫菜遗传育种研究工作。1985年王清印加入黄海水产研究所 “对虾遗传育种”课题组。1985-1986年,他作为科研骨干被派往挪威Bergen大学进修渔业生物学,1993-1994年又赴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渔业资源研究所Waddell海水养殖研究发展中心,合作研究对虾繁殖和发育生物学,掌握了先进的生物育种技术。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对虾养殖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中最有代表性的产业之一。然而1993年席卷全球的白斑综合征病毒给全世界养虾业带来了一场“灭顶之灾”。为了减轻乃至摆脱对虾养殖病害的侵扰,1997年王清印率领其团队开展中国对虾新品种选育技术研发及其养殖配套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历经7年科研攻关,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及遗传性状稳定的中国对虾“黄海1号”诞生,既是我国对虾养殖的第一个新品种,也是我国第一个通过人工选育成功的海水养殖动物新品种。该项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为重振我国北方沿海的中国对虾养殖提供了优良品种和关键技术支撑。2006年,农业部把中国对虾“黄海1号”列为我国北方水产养殖的主推品种。2007年,“中国对虾‘黄海1号’新品种选育及其健康养殖技术体系”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团队建设凝合力,探索创新结硕果

  王清印说:“要想搞好科研,必须打造一流的人才团队”。在团队建设中,他强调宽松的学术氛围,注重发挥每一个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他已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60余人。他领衔的团队曾获2008年度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2012年度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等荣誉称号。

  继中国对虾“黄海1号”选育成功后,王清印带领团队从遗传育种的角度改造对虾的遗传性状,通过逐代选育生长速度快、抗逆能力强的新品种,不断提高其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把中国对虾从“野生”经过驯化和遗传改良变成彻底的“家养”。中国对虾“黄海2号”、“黄海3号”、“黄海5号”和“黄海4号”系列新品种相继诞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极大地促进了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在对虾选育过程中,他带领课题组开发了国内第一套水产动物育种分析、管理软件——水产动物育种分析与管理系统。他认真研究国内外近30年水产生物育种中的经验、教训,借鉴畜牧育种经验,研发出“水产生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该育种技术体系目前已被4个国家级遗传育种中心采用,并成功应用到中国对虾、大菱鲆、罗氏沼虾、青虾、罗非鱼等品种的选择育种工作中。王清印同志先后兼任国家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他任“863计划”资环领域海洋生物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时,参与国家有关海水养殖种子工程等重大研究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推动了我国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和健康养殖的科技与产业发展。30余年来,王清印同志累计发表论文报告300余篇,主编《水产生物育种理论与实践》《中国水产生物种质资源与利用》等专著20余部(册),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2004年获授权的《栉孔扇贝三倍体苗种生产方法》成果是“主要海水养殖动物多倍体育种育苗和性控技术”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中国对虾新品种培育、健康养殖技术和良种技术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有重要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成果,为引领中国对虾养殖良种化建设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推进和支撑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这也是王清印从事科研工作30多年来交上的最满意的一份答卷。


  建功立业善作为,履职尽责敢担当

  王清印同志始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担任党委书记、所长的五年里,他团结带领全体职工,围绕黄海所“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这一研究主线,分析国家产业需求,倾力打造“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海水养殖生物种质资源发掘与健康养殖”“水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三大创新研究平台,推动黄海水产研究所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先后当选青岛市第十次、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代表。目前,该所的学科方向几乎涵盖海洋渔业所有主要研究方向,学科建设与国际前沿接轨,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其中,碳汇渔业、水产基因组学、设施渔业、渔业分子生态学等作为新兴学科,为我国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他集全所智慧和力量汇聚全力推进“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一座楼)”“海洋渔业科学研究中心(一个基地)”“3000吨级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一艘船)”,目前“三个一”工程项目全部建成运行,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现代化海洋渔业研究所,推进我国海洋渔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王清印同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着力推动科学研究普及和科研成果社会推广等工作,先后当选青岛市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人大代表。退休后的王清印依然发挥余热,继续中国侨联特聘专家、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等职。作为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他先后多次主持召开全国水产生物育种学术研讨会,大力推动水产育种新技术、新理念的研究与应用,为水产生物育种的学科发展与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清印同志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科技部“973计划”先进个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十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富民兴鲁先进个人、青岛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连续4次获评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市突出贡献奖。王清印同志作为优秀留学回国人才代表参加建国60周年国庆观礼,2019年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1年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