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渔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外渔业动态 - 正文

第45周:鱿鱼市场量价齐跌,供需失衡加剧压制行情

日期:2025-11-13 08:55    作者:    来源:     打印    加大 减小

2025年第45周(10月31日至11月6日),国内远洋鱿鱼市场延续疲软走势,价格与成交量双双下滑。受秘鲁高产与国内消费放缓的共同影响,市场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整体进入库存消化与价格调整阶段。

东南太平洋鱿鱼:量价齐跌,市场承压

本周浙农中心东南太平洋鱿鱼平均结算价降至18,940.82元/吨,环比下降约5%,成交量6,360吨,较上周减少23%。其中特小原条(1,490吨)和小原条(1,798吨)是主力品种,占比超过五成。

价格方面,小原条、中原条跌幅均超过200元/吨,片子、尾鳍、小小条价格下调1,000至1,500元/吨。业内指出,秘鲁巨型鱿鱼创纪录高产,加上国内加工厂订单减少,是造成供需错位和价格下滑的直接原因。

西南大西洋鱿鱼:稳中趋弱

西南大西洋鱿鱼(线外)价格小幅回落,平均结算价36,524.91元/吨。中小规格产品降幅明显,150-200g规格下跌688元/吨,200-300g规格下跌344元/吨。

尽管价格略降,但终端市场结构调整带来新需求,鱿鱼鲞产品销售稳步增长,部分加工企业订单保持稳定。

国际市场:秘鲁与阿根廷价格同步下探

威海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数据显示,秘鲁赤道鱿鱼各规格价格持续下跌——300-500g规格降至19,100元/吨,500-1000g规格为17,300元/吨。阿根廷鱿鱼报价区间在35,300至37,200元/吨之间,整体呈弱势。

分析人士指出,全球供应增加叠加中国市场库存高企,使得价格反弹动力不足。

西北太平洋与印度洋:交易停滞

第45周,西北太平洋与印度洋鱿鱼无交易记录,报价维持不变。由于市场需求尚未恢复、加工厂普遍延缓出货,这两个产区的价格表现相对稳定但成交清淡。

产量与进关情况

东南太平洋公海捕捞表现良好,单船日均产量维持在4至6吨之间。秘鲁方面已启动“巨型鱿鱼行动Ⅳ”,并派出科研船评估资源状况。

西南大西洋捕捞季结束,我国自7月起休渔,预计12月恢复作业。第45周舟山口岸远洋自捕鱿鱼进关量环比下降,反映出市场去库存压力仍大。

市场展望

当前鱿鱼市场正处于去库存周期,量价齐跌格局短期内难以扭转。随着11月下旬节庆备货启动、秘鲁禁渔期持续,供应或将收紧,价格有望企稳。

业内普遍认为,年底前市场或进入“低位震荡—逐步反弹”阶段,但反弹空间有限。企业应密切关注港口冷库库存、主产区政策调整及终端消费恢复节奏,合理安排采购与销售计划,以防价格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