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美鱼肥,土沃麦香。
近年来,我省锚定水产品稳产保供、渔业提质增效、渔民稳定增收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
当前,我省加快渔业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全省渔业渔政系统准确把握机遇,重点抓好“夯实渔业发展基础、加快发展现代设施渔业、充分拓展渔业发展空间、积极推动渔业全产业链发展、坚决守牢渔业安全底线、持续加大渔业资源保护力度”等6方面工作,推动我省渔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和新成效,为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渔业力量。
政策持续加持
为高位推动渔业快速发展,我省印发《“十四五”山西省渔业发展规划》,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政策。
据了解,我省累计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1.29亿元,稳步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15000亩,建设以陆基池(桶)循环水养殖、大棚渔菜综合种养为主要模式的现代设施水产养殖设施设备800多套、9万立方米养殖水体,打造万亩以上大水面生态渔业示范基地4个。培育“五大行动”骨干基地21个,创建国家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3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1个。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茹栋梅表示,要加快渔业补助资金支付进度,认真做好项目谋划,确保项目真正落实落地,及早投产达效。据悉,去年省级财政预算科目中专项设置渔业发展补助资金科目,省级财政支持渔业资金由之前的1000多万元大幅增加到3000万元,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在大同、朔州等地,省现代农业渔产业技术体系组织专家开展设施渔业技术咨询、品种推广、人员培训等全流程服务,提供设施渔业问题解决方案及图纸设计,编写《渔业技术服务要点及技术服务措施》;在晋南的临汾、运城等地,专家队伍深入渔场开展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指导、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指导,建设先进适用技术示范点……
水产品创新发展
科技作引擎,兴渔有力量。
如今,创新发展渔业成为我省农业发展的新赛道。我省着眼于强化资源统筹、加强内部建设、释放创新活力,开展试验示范,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开发生态养殖新模式,打造优质土著鱼类品牌。
近日,随着广西南宁砂糖橘和哈尔滨蔓越莓的温暖互动,山西的“新特产”大闸蟹、三文鱼、火龙果也被网友“扒”了出来。深挖细数,山西“隐藏款”特产可远远不止这些……
据了解,临猗县孙吉镇薛公村紧邻黄河,有近万亩的黄河滩涂。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大闸蟹养殖产业,实现“南蟹北养”,靠着黄河水养出的“中华绒螯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远销上海、北京、江苏、广东等地。
1月16日,为了了解山西隐藏的“新特产”,记者来到了位于薛公村黄河滩涂的山西薛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养殖面积2600余亩,主要养殖黄河大闸蟹、小龙虾和黄河鲤鱼,并注册了“薛公黄河大闸蟹”和“薛公黄河滩”2个品牌。
“我们这里除了能养大闸蟹,还可以养小龙虾、加州鲈鱼、罗非鱼等。”山西薛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俊怀介绍,“3月放苗,中秋前后可进行捕捞。我们这里的大闸蟹个头大、品质好、肉质甜美,有时候都不够卖,非常受欢迎。”客户们的口口相传为薛公黄河大闸蟹营造了良好口碑。
农户增产增收
科技创新的成果要让老百姓受益。
薛公村特色养殖基地不仅有1000亩大闸蟹、1000亩小龙虾,还有加州鲈鱼、罗非鱼、鲤鱼、草鱼、白鲢等700亩鱼,甲鱼、鹅、鸡等也在试养。该养殖基地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为村民创造了就业平台。
“每年12月底,大闸蟹全部清塘,第2年1—3月份进行鱼塘清淤、消毒、放水、放苗,开始新一轮的养殖工作。我的日常工作是喂养、清池,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正在清理池塘的村民王大爷说。
随后,记者在位于沁水县张峰村的山西沁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看到,工人们正穿梭在各个鱼池间喂鱼,观察鱼的状态。据了解,这家公司是集三文鱼养殖、农家乐开发、餐饮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有420平方米孵化车间,内设孵化盆28个、鱼种池10个、鱼苗池18个,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通过“公司+基地+脱贫户”模式,公司带动4个乡镇18个村253户516人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累计发放扶贫分红资金50余万元。
从北到南,我省开展“万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活动,深入10个渔业生产重点县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积极为政府决策、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对市场风险和重大灾情提出技术建议和应急措施,辐射推广池塘养殖面积2万亩,养殖户人均年增收2000元。
渔业产业越来越壮大,特优农业品牌越来越响亮,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裕,我省渔业转型发展已进入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