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1日是我国第18个航海日。10日下午,青岛用一场集航海缘起、航海运动、航海科技、远洋航行、海军风彩为一体的“爱在这片海”专题片和文艺节目,展现青岛深厚的航海文化,迎接“中国航海日”的到来。
从2000多年前秦汉时期开通海上丝绸之路,至600多年前郑和七下西洋,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航海历史。而青岛作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一代代航海人、涉海工作者更是扬帆远航、耕海牧渔,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奋斗故事,写下了风雨同舟、英勇无畏的蓝色史诗。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是青岛最鲜明的特色优势。在建设“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美好愿景下,青岛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走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把“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作为未来五年重点打造的“六个城市”之一,海洋发展的决心和底气越来越足,经略海洋的广度和深度正在层层延展。
突出“引领型”发展导向,重大海洋政策相继落地。今年以来,青岛印发《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关于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意见》三大文件,落实中央赋予青岛的“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带动形成一批现代海洋城市”重任,以更大力度更加系统地推动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加快起势。
谋划“突破性”发展路径,一批发展典型加快布局。加快推进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建设,集聚全国顶尖的海洋科研团队和人才,聚焦解决我国海工方向重大战略需求、海洋工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海工装备业发展;加快推进国内首家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建设,积极服务我国“双碳”目标,针对性研究海洋领域增汇减排、碳汇核算交易等实施路径,稳固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强化“创新性”发展步伐,众多示范项目纵深推进。今年5月,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实现零的突破;今年6月,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继2021年首次深远海规模化养殖虹鳟取得成功后,实现全球首次低纬度养殖大西洋鲑获得丰收,探索出一种我国深远海养殖可复制的新模式,推动海洋渔业由“近海”走向“深蓝”。
纵观青岛发展史,是一部以海为媒、不断提升城市能级的历史。在向海图强的发展道路上,青岛塑造着自身成长,也见证并推动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部署实施。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留下了“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的殷殷嘱托;2019年,习近平主席在青岛首次提出了“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四年来,青岛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以及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2.5%,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30%。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世界各国、各城市竞相把发展海洋作为战略要地的背景下,青岛审时度势,把“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作为未来五年重点打造的“六个城市”之一,把“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全面增强向海图强发展优势”作为全力抓好的十个方面工作之一进行安排部署,将海洋发展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这势必将标注起青岛未来发展的新高度,一如既往当好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排头兵。
全面增强向海图强发展优势,要不断推动海洋经济跨越发展。从区域发展来说,西海岸新区和蓝谷是青岛海洋经济发展的两大集聚区,要强化“双核”引领作用;从产业发展而言,青岛海洋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还没有形成比较优势,必须加快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向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智慧化方向发展。
全面增强向海图强发展优势,要着力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级。目前,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海洋人才和平台集聚,塑造了青岛强大的海洋创新能力。面向未来,青岛必须更好发挥涉海驻青单位和科研院所作用,强化海洋科技创新。同时,进一步建设国家深海基因库等高能级平台,为海洋人才、海洋产业发展提供更广阔舞台。
全面增强向海图强发展优势,要持续提高海洋综合治理水平。海洋生态环境是否绿色可持续,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海洋产业、海洋港口、海洋科技、对外开放、海洋文化等全面发展。对于更加开放、探索创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示范区的青岛而言,更需加大力度、总体布局,在世界的聚光灯下,打造 “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
蓝色孕育梦想,海洋承载希望。必须深知,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青岛的“海洋”是关键王牌。凝聚起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强大合力,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化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青岛必将让世界听到更多海洋发展的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