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青岛获奖项目的最大特色,尤其在青岛主持完成的奖项中,海洋领域科技成果占三分之二
■6个获奖项目为青岛企业直接参与,占全市获奖项目的一半,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本报11月3日讯 今天,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共授予275个项目(人物)国家科学技术奖。青岛共有12个项目获奖,其中技术发明奖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0项。
获奖项目中,由青岛主持完成的项目共3项,其中中国海洋大学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均不同程度实现了产业化,我市前沿科技成果正阔步走入产业和经济发展中去。
我市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共9项。其中,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参与的项目“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我市本年度唯一获得国家科技奖一等奖的项目。该项目使我国具备了成套输出大型煤制油化工技术和装备的能力,对推动我国煤制油化工、装备制造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有力提升了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此外,我市还有8个高校、企业等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海洋依旧是青岛获奖项目的最大特色,尤其在青岛主持完成的奖项中,海洋领域科技成果占三分之二。其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孙宝江团队主持完成的“海洋深水钻探井控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首创了基于井底压力精准预测的“动态压井钻进”井控技术,大幅提高了井筒压力预测精度,极大缩短了钻井周期,在国内外深水油气田得到广泛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海洋大学薛长湖团队主持完成的“海参功效成分解析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突破了海参功效成分解析、营养保持与精深加工技术及装备研发等关键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青岛获奖项目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表现也十分出色。其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田原宇团队牵头完成的“典型农林废弃物快速热解创制腐植酸环境材料及其应用”项目,通过对基础研究、工艺、设备以及产品进行创新,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快速热解装置,引领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的发展,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此外,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建筑热环境理论及其绿色营造关键技术”、青岛农业大学参与完成的“北方旱地农田抗旱适水种植技术及应用”等项目均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奖项目中,有6项为青岛企业直接参与,占全市获奖项目的一半,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这些项目不仅覆盖了传统化工、养殖业、农业、机械等我市传统优势产业,还在动力电气、科学仪器、土木建筑等领域有了新的突破。青岛创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海岛/岸基高过载大功率电源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及应用”、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多轴联动多传感器协同现场坐标测量技术及应用”、青岛清原抗性杂草防治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粮食作物主要杂草抗药性治理关键技术与应用”等项目分别与湖南、天津、重庆等地的高校院所展开了合作,产学研融合成果十分显著。
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青岛共斩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等在内的国家科技奖累计116项,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