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渔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科技特派团出手,冷水鱼成辽宁热产业

日期:2021-09-15 12:46    作者:    来源:科技日报     打印    加大 减小

本溪市冷水鱼养殖实施科技特派团计划以来,科技特派团队通过采取“核心示范基地+核心示范户+养殖户”三级体系的示范推广模式,充分发挥核心示范户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使本溪冷水鱼养殖结构得到调整,夯实了乡村振兴工作。

汪铁伦 辽宁省科技厅农村处副处长

金秋时节,一进入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久才峪村冷水鱼养殖基地,顿觉神清气爽,这里植被茂盛,溪水潺潺。顺流而下的溪水被引到一个个串联的小水塘里,上万条金鳟、虹鳟、哲罗鱼、鲟鱼、细鳞鱼畅游其间。鱼料投进去,鱼儿翻腾跳跃,溅起片片水花,很是壮观。

“过去仅仅养了虹鳟鱼,这几年品种多了,收入也不错,特别是新品种哲罗鱼,很受市场欢迎。”提起养殖冷水鱼的过往经历,久才峪村的村民金有利很是感慨,跟虹鳟鱼打了半辈子交道,可前几年却到了连养殖成本都收不回来的地步。“多亏了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员的技术帮扶,悉心指导,才让我们冷水鱼养殖户走出困境,重拾信心。”金有利说。

引进新品种,帮农户走出困境

本溪市位于辽宁东部山区,冷水资源十分丰富,是辽宁省重要的鲑鳟鱼养殖基地,在我国冷水鱼养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上世纪90年代,当地农民便筑起流水池塘,利用山间溪流养殖虹鳟鱼,并逐步形成了规模化养殖,渔业也成为当地主导产业。

“刚开始养殖虹鳟鱼时,利润高,鱼病少,订单不断,家家户户都不愁销路。”本溪县草河掌镇京溪鲑鳟鱼养殖基地,有着20多年虹鳟养殖经验的大户王炳刚介绍,随着市场走俏,养殖户随之增多,利润也越来越微薄,加上鱼病影响,有时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虹鳟养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优势产业不能成为“鸡肋”。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淡水水产院)研究员、科技特派员赵晓临认为,走出虹鳟鱼的养殖困境,需要引进新品种,提升养殖模式,实现渔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2010年,淡水水产院组建研发团队,依托国家农业公益行业专项“冷水性鱼类养殖产业化研究与示范”项目,引进了野性尚存的哲罗鱼进行示范推广,率先在本溪县草河掌镇和小市镇扶持冷水鱼养殖合作社和养殖户,开展了冷水鱼的新品种示范、新技术指导。

开创新局面,哲罗鱼辽宁安家

哲罗鱼是我国珍稀名贵的淡水鱼,肉味鲜美细嫩,营养丰富,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疫病力强等特点,较为适合冷水地区养殖,市场售价也是虹鳟的3—5倍。

赵晓临和她的冷水鱼团队从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引进哲罗鱼,免费发放给本溪地区养殖户进行试养后,从鱼卵孵化、苗种培育到成鱼养殖,赵晓临团队进驻草河掌镇、小市镇等地现场蹲点,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新品种的养殖技术。

在科技特派员团队的帮扶下,当地形成了哲罗鱼繁育、苗种自给自足、商品鱼售卖的冷水鱼产业链,并以本溪繁殖为核心点,辐射辽宁多地,开创了辽宁商品鱼养殖产业化的新局面。

10多年的悉心培育,冷水鱼团队成功在辽宁建立起哲罗鱼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体系,推广养殖面积达9万平方米,累计增产5374吨,经济效益达3.2亿元,辽宁跃升为我国重要的哲罗鱼养殖基地。

完善产业链,打造特色小镇

2020年,在辽宁省科技厅的支持下,淡水水产院组建了以科技特派员赵晓临为首、徐浩然为主要业务骨干的15人科技特派团队,以便更好地解决渔业生产中遇到的病害防治、水质环境、苗种繁育等实际问题。

辽宁省科技厅农村处副处长汪铁伦介绍,本溪市冷水鱼养殖实施科技特派团计划以来,科技特派团队通过采取“核心示范基地+核心示范户+养殖户”三级体系的示范推广模式,充分发挥核心示范户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使本溪冷水鱼养殖结构得到调整,夯实了乡村振兴工作。

“现在,生态养殖成为本溪冷水鱼产品的独特优势。”本溪市科技局四级调研员傅天明说,科技特派团的专家不仅带火了冷水鱼产业,还推动了本溪乃至辽宁省淡水养殖品种的结构调整,对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本溪市南芬区下马塘街道太平山村,1500平方米的养鱼池里,上万条优质冷水鱼在水中畅游,形成一个巨大的圆圈,观者赏心悦目,养殖者信心十足。如今,太平山村已形成集民宿、垂钓、餐饮、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休闲渔业乡村旅游景点,游客慕名而来,活鱼礼盒、鱼产品深加工等特色冷水鱼产品倍受欢迎,高品质鲑鱼也随之迅速走入寻常百姓家。

赵晓临表示,科技特派团以技术为切入点,正引导扶持养殖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打造以冷水鱼养殖为主线,具有山区水乡特色的生态旅游小镇,希望在抓好优质特色冷水鱼品种选育的基础上,让冷水鱼成为辽宁的热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