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全国现代渔业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记者走访了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
海洋捕捞业作为浙江沿海的传统基础产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致富沿海渔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也日益突出。捕捞产能严重过剩、资源人工修复力度不足、海上污染影响加剧、违法违规捕捞行为屡禁不止等问题,造成浙江渔场渔业资源危机,面临无鱼可捕局面。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力量研究起草了“浙江渔场修复振兴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审议并原则通过。“计划”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以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海洋生态文明为统领,以振兴浙江渔场为目标,重点开展打击非法捕捞、减船转产、生态修复、基础能力提升、海洋意识强化等五大行动,力争通过3年~5年的努力,建立科学利用、依法管控长效机制,实现浙江渔场全面振兴,为加快海洋强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童加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明确提出了进一步推动现代生态渔业建设的重大举措,一要大力发展“资源养护”渔业,发挥渔业对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作用。
加强内陆渔业资源本底情况调查和评估,明确现有资源量和可利用度。依据水域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和养护需求,合理确定增殖放流的功能定位,科学确定增殖放流的品种和规模。完善不同种类的增殖放流技术规范,提高增殖放流苗种质量,科学监测和评估增殖放流效果。计划到2017年,钱塘江等主要水系和湖泊外荡的水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到较合理水平,水域生态结构得到改善,环境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要大力发展“洁水保水”渔业,发挥渔业对水生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针对不同类型水库的功能特点及发展需求,加强不同类型水库的初级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结构现状及入库面源污染调查,科学评估养殖容量和可捕资源量。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建设100万亩洁水保水渔业示范区,年消耗水体总氮5.4万吨、总磷5000千克,有机鱼产量达15000吨,年产值达3亿元,大中型水库富营养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实现水环境改善与渔民增收的协调共赢。
三要大力发展“农渔循环”渔业,发挥渔业对治水、治土和稳粮促增收作用。创新种养模式,在粮食主产区和水产养殖集中区域,大力推广实施稻鱼共生、稻鱼轮作、鱼塘种稻等农渔结合、生态循环的农作模式,着力打造生态鱼、品质稻、优良环境3张牌,提升稻米品质和种粮综合效益,明显改善水、土壤等生态环境。计划到2017年,培育新型稻田养鱼专业合作社20家,发展以稻鱼共生轮作为主的新型稻田养鱼100万亩,提高种稻效益10%,减少农药、氮磷肥使用2万吨,综合效益达10亿元以上。
四要积极发展“生态高效”渔业,防止和消除集约养殖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以治理、减排、提质为目标,开展水产养殖排放废气、废水的治理,重点对温室养殖废气、废水排放和投喂冰鲜鱼的养殖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和改造。计划到2017年全省建成高效生态循环渔业示范区100个、清洁养殖示范基地50万亩,减少中华鳖等温室养殖面积400万平方米,多生态位立体养殖模式普及率达90%以上,减少饲料用量20%以上,设施养殖尾水处理率100%,降低能耗7.6万吨标准煤,节约养殖用水100亿立方,减少养殖氮磷排放3.4万吨。
五要积极发展“休闲保健”渔业,发挥渔业对秀美山川的灵秀作用。加强产业引导和规范管理,支持休闲渔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建设,推进观赏与产业一体化,健全休闲渔业技术服务体系,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计划到2017年,建成现代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00个,产值达27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