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渔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中国在中沙群岛建水产研究基地

日期:2012-07-09 00:00    作者:黄海水产研究所    来源:     打印    加大 减小

记者从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获悉,日前,海南省政府批准该省水产研究所在三沙市中沙群岛漫步暗沙海域进行科研基地建设,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鱼虾类养殖和内藻类底播养殖试验的相关科学研究。

漫步暗沙被选为基地

实施相关养殖研究的海南省水产研究所于2010年,在该海域开展了底播资源增殖放流项目,经调查研究,在中沙群岛漫步暗沙海域开展底播资源增殖效果较好。

在环境条件较好、污染少,适合底播的中沙群岛最浅水域漫步暗沙开展底播资源增养殖,可为海南乃至全国的藻类、贝类资源做好种质资源供应库,达到资源增殖、品种优化、水质净化、保种的效果。

漫步暗沙位于中沙群岛中沙大环礁浅湖内中部,整个暗沙全部在海面以下,最浅处水深约9米,等深线20米以上面积约2平方公里,是整个中沙群岛中最浅的暗沙,长3公里,宽2.5公里,最小水深9米,较适合底播资源增殖。

中沙盛产珍贵海产品

据记者了解,中沙群岛是海南省重要的渔业开发生产基地,自开发以来,海南省一大批渔民在中沙群岛海域收获到大量的优质鱼类、贝类和藻类。中沙群岛附近海域营养盐分丰富,是南海重要渔场,盛产金带梅鲷、旗鱼、箭鱼、金枪鱼等多种水产。珊瑚礁的生物量也较高,形成五光十色的“海底花园”。中沙群岛海水清净,海温25℃至28℃之间,最适合各类海产繁殖生长。因此,中沙群岛渔场素以出产海参、龙虾、砗磲等珍贵海产品而着名,且产量极高。

南海是我国四大渔区之一,渔场面积达182万平方公里。地处赤道带、热带,海水温度适宜,水质肥沃,饲料充足,是经济鱼类的索饵场和越冬场,渔产资料丰富。已经鉴定的鱼类有1500多种,具有经济价值的约200多种,主要有石斑鱼、马鲅鱼、乌鲳鱼、银鲳鱼、红鱼、鱿鱼、鲨鱼等等。还有很多珍贵的海产品种,如海龟、海参、海蜇、海蟹、海马、龙虾等等。

渔民习惯上将西南中沙群岛广阔的海域划分为西沙、南沙、中沙三大渔场。各渔场水产资源分布无显着特点,但略有差别。

除了普遍盛产鱼类以外,西沙渔场盛产大马蹄螺、篱凤螺及观赏贝类,南沙渔场盛产大马蹄螺和砗磲等,中沙渔场盛产各种海参。渔民根据来岛作业的目的,分别到选定的渔场进行捕捞,每趟必定满载而归。

中国渔民的海上家园

每逢一至四月,海面风浪不兴,海温趋暖,海水清澈之时,渔民们成群结队前往中沙群岛生产,主要是垂钓名贵鱼类和捕捞海参、龙虾等。

与中沙群岛一样, 西南中沙群岛众多的岛屿礁滩是海洋渔业的优良基地。渔汛季节一般从每年的10月开始,此时海南岛、广东、福建等地的渔民,纷纷扬帆南下到西南中沙群岛海区进行渔业生产。

据报道,1996年仅琼海市潭门一地就有170多艘渔船前往西沙、南沙作业。高峰时,该海区云集大小渔船约有500艘之多,捕捞到大量的渔货产品。渔汛季节一般延续到次年台风到来之前的5月,这时大多数渔船返回海南岛或我国东南沿海一带。

也有一部分渔民在西南中沙群岛的岛屿上居住下来,坚持长期生产,他们将较大的渔船作为母船,从母船上分乘小舢板分散到各个岛屿上,筑屋或搭篷居住,常年从事浅海捕捞或据岛进行一些农业生产,母船则定期来岛供给生活用品和收集渔货。

???

来源:水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