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渔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鲆鲽类体系'引导产业走向高端养殖

日期:2014-10-16 00:00    作者:黄海水产研究所    来源:     打印    加大 减小

鲆鲽类体系,由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等10多个本土优质品种

和引进品种所组成。以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为主体的鲆鲽

类工厂化养殖,由于首创了“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

迅速发展成为我国一项享誉海内外的海水养殖新产业。于2007年首

批纳入国家“50个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之中,继续进行提升型研究。

体系建设是以品种为单元、产业为主线,从产地到餐桌的系统工

程研究。体系聚集全国行业高端人才,实行产、学、研紧密结合,融入

“福利养殖”理念,以“四化养殖”(装备工程化、技术精准化、生产集约

化、管理智能化)为指导思想,组建良种选育、营养饲料、疾病防控、循

环系统、加工与质量安全和物流与营销等六大工程系统,瞄准产业上

的关键性、基础性、前瞻性和应急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最终形成具有

循环经济内涵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养殖样板,为产区稳定提高产

量、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和服务市场作出了新贡献。

目前,我国沿岸带聚集了众多临港工业的竞相开发,加之水源排

污日趋严峻,使原本依海而生的鲆鲽类养殖,受到水、土、环境资源的

巨大压力,倒逼作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抉择。体系产学研同

仁,审时度势,面对有限发展空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工业化养殖发展

道路。这正是水产养殖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

工业化养殖可以概括为集工程化、工厂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

化、数字化和信息化于一体的,融合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与社会人文科

学,共同构建形成的一种现代化高端养殖模式。其突出特点是,依靠

多学科交叉融合,引入物联网技术;解析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

利因素,并拦截于养殖系统之外;探讨水循环中节能减排的理论与技

术问题,切实解决各模块之间链接不畅、疾病防控难度大、水处理设施

与装备运行不稳定、管理手段落后等主要因素造成的风险,创建一个

全新的、高度可控的工业化养殖生产系统。为此,该体系顺应产业发

展需求,以2010年度工作总结为新的起点,凝聚全体系之力,重点突

出“国产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良种选育”和“主要细菌性疾病疫

苗研制”三项重点工程;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实验方法,开展标准化

技术研究;既重视生命科学领域,对工程科技、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等

方面也投入了较多科研力量开展探索,为引领水产养殖走工业化发展

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且在环渤海沿岸的主产区建成了多个工业化

养殖示范样板。

为了加快推进产区转型升级步伐,夯实养殖业的工业化基础。由中国工程院农学部主办、三个国家级海淡水鱼类养殖产业技术体系承办的“中

国高端养鱼模式构建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将于10月15日~17日在山东省青岛市

召开,届时将围绕六大板块,就现代高新技术集成、高端养殖模式构建、创新驱动

技术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同步发展等重大战略与策略问题展开热烈研讨,对我国构

建国产化的高端养殖工程系统、促进高端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必将产生重要

影响。

???

来源:中国渔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