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寒冬,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寒流”的袭击,海南水产品出口依然傲雪挺立、一技独秀、香花绽放。据2009年1月12日召开的海南省四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获悉:2008年海南水产品出口创汇4.8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在全省出口行业中独占鳌头,实现水产品出口创汇5年连续增长的最佳成绩。海南的名优水产品在“寒流”中畅游大洋,登上世界各地彼岸。
金融危机对水产品出口行业是一次巨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海南省将发展为民生作为目标,客观分析金融危机对海南水产品加工企业及渔民影响的各种因素,沉着、积极应对挑战,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抢抓发展机遇,从而保证了水产品出口畅通无阻。企业和渔民称赞:“抗击‘寒流’,政府情暖人心。”
政府助推企业“过冬”
“严冬”突如其来,很多企业陷入彷徨。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意识到,水产品加工企业是连接市场与渔民的重要纽带,如果纽带脱钩了,会直接影响到渔民和养殖户的增收。于是,在认真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海南水产品出口加工企业的影响后,厅长赵中社带队深入35家水产品出口加工企业调研,听取了年出口量在千吨以上的海南翔泰渔业有限公司、海南中渔水产有限公司、通威海南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的汇报。在调研中及时了解到金融危机对海南水产品出口加工企业有如下三方面潜在风险:一是国外水产品消费量下降;二是汇率下降,出口利润空间小;三是水产品出口技术壁垒重重等问题。分管渔业的副省长陈成亲临出口企业现场办公,听取了水产流通加工协会汇报。随后省政府立即出台水产出口企业贷款贴息、捕捞渔船油料补贴、养殖设施补贴等多项举措,同时还要求省内相关单位也要积极采取措施,全力扶持出口企业渡过“寒冬”。
绿色驱散凛冽“寒风”
“寒风萧瑟,树木枯黄”。众所周知,水产品是出口风险系数较高的食品,“寒流”中绿色壁垒频频挡住水产品出口之路。因此,只有靠食品的绿色才能冲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只有靠质量才能保障信誉。为此,去年10月以来,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为了让水产品这张绿色的品牌驱散金融危机的“寒流”,提出了对全省的水产品全面体检的建议,这一提议得到省领导的支持。而后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联合海南水产流通加工协会召开会议、部署工作,组织全省的水产出口加工企业开展大规模的产品及养殖饲料的三聚氰胺药残抽检,去年下半年以来,先后对全省16家水产出口加工企业抽检,抽查的鱼样本173个,原料虾样本18个,经检验产品合格率为100%。同时省海洋与渔业部门积极组织科技人员下乡,为渔民提供技术咨询。去年开展技术人员下乡入户1000次,培训渔民5万人次。除此之外还科学制定养殖操作规程,千方百计保证从育种、养殖、收获、加工等生产环节都有监控,让水产品从“养殖到市场”实现绿色流程。去年有关单位对海南农产品抽检,水产合格率达100%,绿色终于驱散了“寒风”。
“冬交”送暖出口猛增
俗话说“戏台靠喝彩,卖货靠柜台”。
产品与市场对接是水产品出口的优良平台。为了给海南水产品出口开创一扇对外贸易的窗口,为此,去年严冬,海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共同举办“国际海洋渔业冬季博览会”,之后海南省人民政府又举办热带农(渔)产品冬季交易会。“冬交”两会展厅共设了200多个展点,其中有水产加工品、海洋生物制品、捕捞设备、休闲渔业等展位。“冬交”两会的暖风,吹开这朵在“寒流”中绽放的水产品之花,吸引外商纷至沓来。
“冬交”两会的第一天,海南翔泰渔业有限公司就与美国的帕纳帕斯卡有限公司签订罗非鱼片订单8000吨,海南泉益食品有限公司与日本兴业集团签订对虾产品5000吨。“冬交”两会短短的几天,全省水产品出口交易定单就共有6万多吨,金额高达3.2亿美元,出口的水产品有金枪鱼、带鱼、马鲛、对虾、罗非鱼等10多种,水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欧盟、俄罗斯、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