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国家海洋局正式发布《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31,964亿元,而2008年只有29,66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1%。可见,在金融危机的大考之下,海洋产业异军突起。?
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温家宝总理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有效进入并和平利用空间,切实加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促进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
国家海洋局为此已启动了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规划研究工作,将形成规划研究报告并呈报国家发改委,下半年启动规划编制工作。
不过,据本报记者获得的全国海洋产业分布图显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地区海洋产值较为接近,三大地区海洋产业项目布局中,自主创新的海洋项目仍较少。
上海临港海洋高新产业基地总经理程胜海这样告诉本报记者,对于海洋产业的发展要静下心来去研发和孵化,注重孵化的基础和平台的建设。
“海洋战略”风靡全国
自从温家宝总理2009年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作为其中之一的海洋经济发展进入了加速度阶段。
当下,各省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发展计划。如河北推出如“环渤海”战略,天津提出了“海上天津”,福建推出“海上田园”,广东则提出“蓝色产业带”,广西则推出“蓝色计划”,海南则指出要“以海兴岛”等。
在长三角地区,浙江把发展海洋经济提到“海洋,浙江的未来”的战略高度,江苏则提出了“海上苏东”战略和2010年达到1500亿元的海洋产值目标。
各地还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进而促进了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划,到2010年,海洋经济总产值将占GDP的5%,但事实上,到了2009年,占比已达9.53%。
这其中,就海洋经济总量而言,环渤海地区走在前列,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差距不大,但在海洋产业中的新兴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国家海洋局公布的《200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当年,环渤海海洋生产总值12,015亿元,占全国比重为37.6%;长三角生产总值9,466亿元,占全国比为29.6%;珠三角海洋生产总值6,614亿元,占全国比重为20.7%。
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海洋产业中发展得较好的主要为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油气业和海洋渔业。
而在环渤海,位居前列的主要海洋产业为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业。
抢占“新三篇”
“渔业捕捞、海上运输、滨海旅游是老三篇,现在要发展新三篇,比如海洋服务业等。”程胜海说。
据本报记者调查,目前,海洋产业在各地已经遍地开花,其中不乏抢先布局“新三篇”的城市。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得的一份详细材料显示,已经实现产业化的海洋产业领域主要包括海洋油气和海水养殖。
其中,海洋油气主要分布在环渤海的天津、辽宁;东海的上海;南海的广东、深圳;海水养殖主要分布在环渤海的辽宁;东黄海的山东、浙江、江苏;南海的福建、广东、海南。
而优先发展领域,则包括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化、海水利用技术产业化、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产业化、海洋工程技术产业。
其中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化主要分布在环渤海的天津、辽宁、青岛;东海的上海、浙江、江苏;南海的深圳、广州、厦门。
海水利用技术产业化则主要分布在环渤海的大连、河北、天津;东海的上海以及近海海域主要海洋岛屿。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产业化则主要分布在大连、上海、青岛、浙江、海南;海洋工程技术产业则分布在大连、天津、青岛、上海。
在超前部署领域,具体包括深海资源开发技术产业化和海洋环境保护技术产业化,前者主要分布在上海、厦门、深圳,后者则布局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深圳。
以超前部署的海洋产业领域为例,几乎沿海所有大城市都参与了这场抢抓新兴产业发展的“游戏”,显然,“老三篇”正逐步被“新三篇”取代。
几大隐忧显现
仔细观察沿海地区正在上马或正在规划的项目,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之忧也开始显现。如,各地疯抢一些已经成型的项目,造成了重复建设。
以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化为例,沿海地区从南到北几乎所有大城市都将这一领域作为发展的重点。
即使在上海,海洋产业自主创新缺乏的现象也较为明显,本报手头的一份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调研报告就指出“上海海洋产业还存在着产业层次不高、科研力量分散、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等问题。”
程胜海则表示,海洋产业要真正发展必须注重自主创新,并且不能急功近利。目前,程主抓的临港海洋高新产业化基地,已经落户的项目有: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海洋综合保障基地、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海底观测基地、临港海洋高新技术孵化器等都落户该产业基地。
而从技术创新以及海洋产业的人才战略来看,当下所出现的问题也值得高度重视。以青岛为例,青岛聚集了一万多名海洋科技工作者,其中大多数是从事国家公益性的海洋调查研究,主要任务是战略性的基础研究,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真正投身海洋产业的比例并不大。
即使在国内现存的海洋人才中,从事基础性研究和研究海洋生物的人约占80%,从事工程技术研究的数量相对较少,宏观海洋经济战略研究的人则更少。
这直接导致,地方更多的是争取现成的项目,很少培育自主型项目,从而出现地方争抢同一项目的现象。这同时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自主研发和创新的技术在海洋产业中应用较少。
市场运作机制不灵活,同样成为海洋产业发展的一个不小瓶颈。“关键技术自给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部分领域的成果和专利转化率不足20%。”《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年-2015年)(下称《纲要》)如是指出。
所以,《纲要》特别强调,要“重点鼓励和支持海洋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并指出了这样的战略规划:到2015年,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以中心城市为载体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和服务平台。
在投融资体制上,各地也在进行积极探索。如上海正在推出的临海产业孵化基地上,针对孵化期间的融资难问题,临港海洋高新基地设立了各种投资资金,比如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基金等。
程胜海认为,只有建立了一整套市场运作手段才能真正将海洋产业的自主创新推到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