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渔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危害扇贝的褐潮并非赤潮

日期:2012-08-09 00:00    作者:黄海水产研究所    来源:     打印    加大 减小

7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专家与国家海洋局北海监测中心科技人员密切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日前发现连续四年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沿海一带出现的“微微型藻赤潮”应更贴切地命名为“褐潮”。

据介绍,“褐潮”会对扇贝等贝类养殖业造成较大冲击,甚至会使生命力极强的海草死亡。此外,“褐潮”还可能影响重要的海洋水产育苗产业。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于仁成告诉笔者,从2009年开始在河北秦皇岛沿岸海域出现的“褐潮”,其影响范围已经扩展至山东荣成一带海域。此前,人们一直以为这是一般的“赤潮”灾害。

2009年6月,河北秦皇岛沿岸海域出现一类新的有害藻华(大量微细藻类致海水变色现象),该藻华致使海水呈黄褐色,前后持续约40天。藻华区从山海关延伸至抚宁,藻华区宽度约15公里,养殖的扇贝、牡蛎等出现滞长现象,严重时有贝类死亡。类似的有害藻华此后几年连续出现。

于仁成说,由于引发该藻华的原因种藻细胞微小,只有2微米左右,属微微型藻类。而且这种藻的细胞脆弱,不易保存,可供分类学鉴定的形态特征不明显,加上国内相关研究人员对微微型级别微藻的研究经验不足,所以长期未能对该藻华原因种进行明确鉴定,只是将这种藻华归为“微微型藻藻华或微微型藻赤潮”。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开始接触河北近海的这种藻华,2010年和2011年,海洋所科研人员与国家海洋局北海监测中心密切合作,通过色素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最终将引发该有害藻华的原因种圈定为海金藻类中的抑食金球藻。

由于这种有害藻华与传统赤潮相比有其自身的一些明显特征,如藻华发生时密度极高、藻华区水体常呈黄褐色、经常发生在近海贝类养殖区、能强烈抑制贝类摄食等。据此,美国在藻华研究及管理中将这种有害藻华命名为“褐潮”,以与一般的“赤潮”区别,并为国际相关机构和研究人员所采纳。

“因此,将河北沿海连续四年爆发的这种有害藻华称为“褐潮”应更加确切,并有利于我国有害藻华的研究与管理,以及与国外的交流。”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周名江说。

河北秦皇岛海湾扇贝的养殖面积超过4万公顷,是中国产量最大的海湾扇贝养殖区,已形成苗种培育、成贝养殖、贝柱加工、冷藏和出口贸易的产业链。但2009年约三分之二的养殖区受到褐潮影响,大量扇贝滞长或者死亡。

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0年海洋灾害公报显示》,当年“褐潮”造成河北省直接经济损失达2.05亿元。

周名江说:“我们的实验发现,给养殖扇贝投喂抑食金球藻,加到一定程度,扇贝就开始不进食,逐渐瘦小直至死亡。但抑食金球藻是如何导致扇贝不进食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中国是继美国和南非之后第三个出现“褐潮”的国家,对中国来说这是一种新出现的海洋生态灾害,目前对其爆发机制、危害方式、生态效应等缺乏基本的科学认识,所以难以提出有效减轻灾害的措施。

专家认为,“褐潮”对养殖业的危害极大,研究难度也很高,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褐潮专项”,从国内涉海科研单位中整合海洋生物、分子生物学和海洋环境等相关领域精干研究力量开展专项科研,首先对抑食金球藻及其引发“褐潮”的机理、快速检测与识别方法等进行研究。

???

来源:中国渔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