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至14日,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海水鱼体系”)“十四五”聘期总结与考评会议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本次会议由海水鱼体系研发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主办,大连海洋发展事务服务中心、海水鱼体系河鲀品种改良岗位(依托大连海洋大学)、大连综合试验站、丹东综合试验站共同承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市海洋发展局、大连海洋大学、黄海所等单位领导,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海水鱼体系顾问专家,地方体系创新团队以及海水鱼体系全体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团队成员等120余人参加会议。

开幕式由黄海所副所长叶乃好主持。大连海洋大学党委书记衣庆焘代表承办单位,向与会领导及专家致以热烈欢迎,并全面介绍了学校在海水鱼养殖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玉梅高度认可海水鱼体系对我国海水鱼养殖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同时提出要“强化优异种质资源收集与保藏”“重点攻关绿色生态养殖模式与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延伸产业价值链开发海水鱼精深加工产品”等海水鱼体系“十五五”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大连市海洋发展局介绍了大连市在海水经济鱼类养殖及深远海养殖方面取得的成效,并向与会专家发出深度合作的倡议。

大连海洋大学衣庆焘书记致辞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王玉梅副院长致辞
受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研处李梦龙主持了对海水鱼体系首席科学家的考评工作。首席科学家陈松林院士作海水鱼体系“十四五”聘期述职汇报,并接受海水鱼体系全体人员的评议及民主测评。各功能研究室主任、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分别对“十四五”聘期工作进行了述职汇报,并接受海水鱼体系全体人员考评。
会上,陈松林院士还提出了海水鱼体系“十五五”发展的总体目标,并与海水鱼体系全体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关长涛研究员、秦启伟教授等海水鱼体系顾问专家围绕体系“十五五”发展规划提出建设性意见。

首席科学家述职汇报
会议还邀请了海南省石斑鱼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傅晓、辽宁省鱼类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杨培民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报告。
“十四五”期间,海水鱼体系围绕“海水鱼绿色养殖及关键装备技术攻关与示范”和“海水鱼类现代育种技术研发与新种质创制”两项重大关键任务组织全体系力量联合攻关,扎实推进海水鱼绿色养殖“五大科技行动”和海水鱼种业“5+N”创新工程,通过实施有组织地链条式产业技术创新、应用与示范,高效务实地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指标,有力支撑了我国海水鱼养殖产业绿色转型和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年养殖产量超200万吨的产业重大突破。
2021-2025年,海水鱼体系共培育海水鱼新品种6个,研发新技术38项,新产品15项,新装备11项,新规程6项;参与制定并发布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12项,地方标准12项,行业标准3项;授权专利373项,获软件著作权100项;发表论文1314篇,其中SCI论文973篇;出版专著18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37项、行业及地市级科技奖43项;海水鱼体系人员获各类人才称号72人次;召开线上线下培训会、现场会255场,培训技术人员、养殖大户及渔民共计11万余人次,发放培训资料1万余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