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蓝海101”号调查船起航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渤黄海春季共享航次(航次编号:NORC2025-01)。来自黄海所,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球环境研究所、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13家单位的33名科研人员搭载了该航次。黄海所副所长、项目负责人叶乃好及相关人员前往码头送行。
“蓝海101”号调查船船长禹昊汇报了出航前各项工作准备情况。航次首席科学家崔正国介绍了航次调查内容、搭载项目、搭载单位、搭载人员、站位设置情况及安全注意事项等。船舶管理处负责人吕文清着重强调了海上作业安全和仪器规范操作等,要求全体船员要继承和发扬黄海所渔业科考精神,全力配合科研人员高质量地完成本航次调查任务。各单位参航青年科研人员代表分别作表态发言,表示将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按照项目要求规范开展海上调查工作。

叶乃好副所长对各搭载单位的科研人员表示欢迎,并在听取各方汇报后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严格遵守海上作业和船舶管理相关制度,规范操作流程;二是要务必重视安全问题,保证船舶、人员、仪器设备和数据安全;三是要在不打折扣地完成科研调查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科研数据采集与处理前提下,加强科考人员学术交流。

据悉,本航次搭载5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调查水域为渤黄海水域,围绕渤海水交换与生态安全、黄海冷水团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陆海相互作用与入海物质输运过程、资源环境演变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继续开展研究,设置站位83个。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完成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海洋光学、气象与大气化学、船基培养实验等多学科观测,获取大气、水体、沉积物、生物、船基培养等样品及相关水环境参数,满足搭载项目需求,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背景下渤黄海环境变化的过程与机理、生源要素的演变规律及渤黄海环境变化对典型食物链碳传递过程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