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黄海水产研究所2023年度十大亮点工作

日期:2024-02-09 07:50    作者:    来源:办公室     打印    加大 减小

 

1.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研究所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紧紧锚定“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目标任务,按照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重要要求,将主题教育与研究所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围绕主责主业和主打主攻任务,做实读书班、民主生活会等“规定动作”,创新调查研究、主题党日等“自选动作”。调研研究所、大学、企业等30余家,制修订规章制度28项,以高质量党建保障研究所高质量发展。

2.聚焦主责主业提升成果培育效力,科研产出再创新佳绩

聚焦主责主业,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以第一单位获科技奖励11项,其中“几种重要养殖鱼类抗病生长性状精准育种技术建立与良种创制”成果获2022-2023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发表科技论文487篇(JCR一区153篇,IF>10十篇),其中南极磷虾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是我国渔业领域首篇《Cell》研究论文,入选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提名榜单;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6件;牵头制修订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培育出国审水产养殖新品种4个。

3.深入实施“人才强所”战略,优秀青年人才持续涌现

在重大创新平台保障中、在重大项目实施中造就了能够担当国家渔业科研战略任务的创新人才,形成“聚精会神搞科研,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创新文化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氛围。1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入选农业农村部青年英才,11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系列人才工程(特聘专家3人、产业领军3人、青年专家5人),1人获青岛市拔尖人才,93人入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科英才”,进一步夯实了由院士顶尖人才为引领,以杰出人才、领军人才为带头人,以拔尖人才、青年英才为骨干的优秀科技创新群体。

4.创新平台体系日臻完备,支撑科研能力持续提升

山东长岛近海渔业资源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通过建设期评估,为打好种业翻身仗提供了基础资源保障。海水养殖生物育种与可持续产出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在部、省、市及水科院的领导和支持下,建立了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会三级管理架构;组建了13个科研团队;创新性地在全国布局了15个应用牵引基地,前瞻性地保障最新科研成果能够直接应用到产业之中,为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5.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通过国家验收,进一步筑牢我国水产种业安全“压舱石”

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验收。资源库根据我国不同海域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保护需求,构建了现代化的渔业生物资源保存平台,已收集、汇交了海洋渔业生物种质实物资源近14万份,信息资源50万余条,涉及近700个种,为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和首次全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等重大项目的实施起到重要的平台支撑作用。

6.“蓝海101”号执行公海大洋渔业资源综合调查航次项目,拉开我国印度洋公海渔业资源调查的序幕

“蓝海101”号首次远航执行中西印度洋公海渔业资源调查任务,拉开了我国印度洋公海渔业资源调查的序幕。完成调查站位100个,涵盖渔业资源、浮游生物、渔业声学、理化环境、海洋化学等多学科综合调查。首次开展中层拖网、延绳钓、鱿鱼钓多种渔具联合取样,已捕获金枪鱼48条、1722公斤,其他渔获物7132公斤。该航次研究成果将为我国深度参与国际渔业治理提供第一手科学数据支撑,并为提升我国公海渔业资源调查能力和水平、支撑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数据保障。

7.着力推进科技兴渔一体化支撑,所地所企合作实现提档升级

“刺参陆基池塘设施化高效养殖技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和“新型绿色环保网箱养殖技术”等3项技术入选全国农业主推技术,占水产类总量的六分之一;“温室型鳗草规模化育苗技术体系”获2023年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技术服务遍及全国20余个省市,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3项成果入选青岛市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案例,占入选案例总数的1/4;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在青岛市82家研发机构中名列榜首;1个团队荣获“青岛市乡村振兴英才”称号。与烟台市人民政府签署海洋渔业发展战略协议,烟台渔业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建设进入快车道,与潍坊渔业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威海、三亚等地共建的院士工作站形成协同发展态势。

8.国际合作稳步推进,学术活动精彩纷呈

作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首批4个参考中心之一的“水产养殖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和生物安保参考中心”挂牌建设。承办第37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亚太渔业委员会会议、中国-东盟国家渔业合作论坛等多双边国际会议,累计30多个国家的近700位代表参会;举办2023年海水养殖技术国际培训班、农业农村部2023年渔业“走出去”国际合作能力建设培训班。接待19个国家20批次210余人来访交流,其中副部级以上10团次、副国级1团次,分享了中国渔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国际一流创新型研究所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9.《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渔业》卷首发暨“弘扬传承科学家精神”座谈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中国农业出版社主办,黄海水产研究所和海水养殖生物育种与可持续产出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渔业》卷(以下简称“《渔业》卷”)首发仪式暨“弘扬传承科学家精神”座谈成功举办。由唐启升院士任主编的《渔业》卷系首次独立成卷,是我国渔业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唐启升院士所作《中国式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过去和未来》专题报告,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渔业“以养为主”策略的形成与实践,阐述了中国现代渔业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实质性贡献以及未来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活动积极回应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这一时代命题,有助于激励一代代渔业人为现代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不懈耕耘、努力前行。

10.打造渔业科普 “窗口”,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自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2023年获批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以来,研究所统筹科普资源,组建科普专家库和研学课程库,全年组织调研考察、科普研学等活动100余批次,2000余人次中小学生来所研学。组建“中国农学会海洋生物科普分队”,策划完成鱼虾贝藻参等“智慧农民”培训视频100多期,并在光明网、科普中国等平台播放,培训人数达十万人次。创作的科普绘本获第五届山东省科普创作大赛一等奖,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