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黄海水产研究所荣获2023年度山东省海洋科技创新奖

日期:2023-11-15 15:35    作者:    来源:科研处     打印    加大 减小

近日,山东省海洋科技创新奖奖励办公室发布了2023年度山东省海洋科技创新奖获奖成果和人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夏斌研究员牵头完成的“典型新污染物的海洋环境行为与渔业生物效应”、刘慧研究员牵头完成的“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水养殖空间规划技术创建与集成应用”和牟秀霞助理研究员(黄海水产研究所为第二完成单位)参与完成的“山东近海渔业生物资源的结构演变与修复策略”三个项目荣获一等奖;崔爱君助理研究员(黄海水产研究所为第二完成单位)参与完成的“黄盖鲽原种保存与产业化创新应用”项目荣获二等奖。黄海水产研究所徐东副研究员荣获青年海洋科技奖。

“典型新污染物的海洋环境行为与渔业生物效应”项目针对海洋环境中新污染物本底不清、行为不明、生物效应认知有限等科学问题,搭建了先进的微塑料“定量检测-来源解析-原位观测-生物效应”的全链条检测与研究平台,系统阐明了重要海洋渔业水域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行为归趋和控制机制,揭示了微塑料和人工纳米颗粒对重要海洋渔业生物的毒性效应,探明了微塑料对典型环境污染物的载体作用,阐释了气候变化耦合新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引领了微塑料携带病原菌带来的养殖生物潜在病害风险研究。研究成果对于科学评估新污染物的海洋生态风险和保障渔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表SCI论文45篇(JCR一区41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封面文章1篇);核心期刊论文6篇(高影响力论文2篇);授权发明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10项。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水养殖空间规划技术创建与集成应用”项目构建了海水养殖空间规划理论与技术体系。项目以我国北方典型养殖海区桑沟湾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高分辨率水动力和水质模型,实现了养殖海区水质参数及其时空演变过程精细化模拟;以环境数据为驱动因子,构建了海带、牡蛎、扇贝、鲍等主要海水养殖生物动态能量学模型,实现了生物个体生长模拟和预测;以水质模型和养殖生物个体生长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养殖容量评估模型,实现了养殖容量动态评估;基于政策合规性和环境条件综合研判,建立了水产养殖适宜性评价方法。通过集成上述评估方法并进行软件开发,构建了基于GIS技术的桌面端和网络端“水产养殖空间规划决策支持系统”(APDSS),并在典型养殖区开展应用示范,为海水养殖空间规划和生产管理提供了决策支持。项目取得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7项,发表论著33篇(部)。

构建完成的网络端水产养殖空间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徐东博士主要从事全球变化与藻类生态学领域研究工作,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外国专家引智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课题16项。相关研究发表SCI论文95篇,他引1676 次。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在The ISME Journal、Global Change Biology等知名期刊发表 SCI 论文 23 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现成果转化3项。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21年度科学技术一等奖(2/19)、国家海洋局2016年度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6/10)等科技成果奖励。

山东省海洋科技创新奖由山东省海洋发展研究会、山东省海洋工程咨询协会联合设立,旨在鼓励我省海洋领域的科技创新,调动海洋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性,推动海洋产业发展。本年度山东省海洋科技创新奖共授予12项一等奖、29项二等奖,10人获青年海洋科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