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邀请有关专家,对黄海水产研究所和海阳市黄海水产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的“十一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鲆鲽类高产、抗病品种的培育”课题之一“大菱鲆‘丹法鲆’新品种培育与养殖技术”研究成果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由来自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烟台大学、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和烟台市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项目实施期间,课题组开展了大菱鲆新品种培育与养殖技术研究。首次利用微卫星构建了大菱鲆遗传连锁图谱,并定位了3个与生长性状相关的QTL位点。采用家系荧光标记技术和个体电子标记技术,实现了大菱鲆不同品系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的性状测试;首次在大菱鲆杂交育种体系中引入BLUP遗传评估方法,建立了配套系和纯系的保种、筛选和两系配套制种技术,构建了有效防止近交衰退的育种技术体系。利用引自法国、智利、英国、丹麦和西班牙等国家的大菱鲆种质资源,设计并采用双列杂交测试方案,首次查清我国引进种质资源的杂交配合力等遗传参数,筛选获得丹麦雌、法国雄(D♀×F♂)杂交新品种“丹法鲆”,品种登记号: GS-02-001-2010。创建了双系配套生产技术。制定了大菱鲆“丹法鲆”苗种生产培育规范和养殖技术规范,建立了亲鱼配套系培育、家系苗种培育和制种等标准化养殖技术工艺。
鉴定委员会听取了课题组的工作报告、技术研究报告,现场查看、测试了相关内容,审阅了相关资料,通过质询、答疑,一致认为:大菱鲆“丹法鲆”新品种培育与养殖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育种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