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首页 - 科技成果 - 科研动态 - 正文

黄海水产研究所在麻痹性贝类毒素的代谢解毒及诱导剂应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日期:2024-04-18 14:18    作者:    来源:质检室     打印    加大 减小

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水产品质量安全形成机制与防控技术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Integrative inducer intervention and transcriptomic analyses reveal the metabolism of 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 in Azumapecten farreri》的研究论文,报道了该团队在麻痹性贝类毒素代谢解毒机制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现有8大类贝类毒素中风险最大、危害最严重的种类,为全球关注热点和管控重点。本研究剖析了麻痹性贝类毒素在栉孔扇贝中的代谢解毒机制,创新开发了诱导剂干预技术对机制因子的针对性验证方法,发现以利福平对CYP450通路基因干预可显著降低栉孔扇贝内脏团中的PSTs蓄积,降低率高达55.3%。联合转录组学分析差异基因与麻痹性贝类毒素代谢相关性,筛选出4个强相关基因(CYP46A1、CYP4F6、GSTM1和ABCF2)。本研究为后续侧重开展天然诱导剂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栉孔扇贝中诱导剂干预麻痹性贝类毒素代谢的分子机制

博士研究生董晨帆为论文的第一作者,黄海水产研究所吴海燕副研究员和谭志军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4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72329, 4180613)及中央公益性科研机构基础研究基金(2023TD76)等项目资助。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est.4c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