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议

首页 - 国际交流 - 国际会议 - 正文

“丝路国家海水养殖国际论坛”在福州召开

日期:2018-06-05 11:02    作者:    来源:科研处     打印    加大 减小

5月31日,“丝路国家海水养殖国际论坛”在福州召开。论坛由黄海水产研究所与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联合研发与推广中心和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等联合主办。论坛以“合作发展共享”为主题,聚焦“一带一路”热带国家水产养殖,共享科技成果、共商技术合作。“2018全球水产养殖论坛”同期举办,来自国内政府主管部门、科技教育机构、行业协会、水产龙头企业的代表,以及美国、挪威、英国、厄瓜多尔、日本、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来宾近500人参加了论坛。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李书民指出,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面临转型升级,要形成绿色发展思维方式,改变重生产轻环境、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产业要由粗放高耗型向节约高效型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改变落后的养殖模式,不断优化生产结构,合理布局养殖区域,实现“绿色低碳、环境友好、资源保护、质量安全”的发展目标。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胡红浪表示,新的水产养殖模式更需要具备循环性、集成性、高效性、多功能性和可持续性,并推介了稻渔综合种养、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集装箱养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鱼菜共生、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多营养层次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和多级人工湿地养殖尾水处理等技术。

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条法处处长顾卫兵介绍了我国农业对外合作概况以及我国企业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对外投资情况,解读了农业对外合作政策,表示国家支持做大做强农业走出去,实施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他指出,“一带一路”因其辐射区域的渔业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水产养殖和加工技术合作需求强烈,为渔业对外合作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黄海水产研究所获批成立的农业农村部“一带一路”海水养殖技术培训基地将为渔业对外合作提供有效支撑。

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李健介绍了农业农村部“一带一路热带国家水产养殖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内容及实施情况。他指出,中国与“一带一路”热带国家水产养殖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85%,与热带国家合作具有水产养殖资源共享度高、产业资源互补性和产业需求共同性强等优点;水产养殖受惠范围广,发展空间和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东南亚等国家鼓励开展与中国的海水养殖科技合作,也欢迎企业投资;由于中国渔业产业链完整,“开放搞活”较早,开展对外国际合作与交流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与条件,能够率先“走出去”。

论坛报告由黄海水产研究所王清印研究员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国际合作处处长马卓君共同主持。亚太地区水产养殖中心网项目经理袁得润作了题为“东南亚对虾生产与市场变化趋势及未来展望”的报告,印度尼西亚水产养殖协会主席Dr.Rokhmin Dahuri介绍了印度尼西亚水产养殖现状与对外合作政策,挪威银行资深副总裁、国际企业战略与业务支持部主任Rune Nilsen解读了全球海产并购浪潮中的“中国机遇”,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黄海水产研究所关长涛研究员介绍了中国海水鱼类养殖发展概况、主要养殖模式及设施装备,新加坡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岳根华研究员介绍了新加坡水产养殖产业概况、科学研究及国际合作的相关情况,泰国国家科技发展署Kallaya Sritunyalucksana-Dangtip教授介绍了泰国虾类病原相关研究进展,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国海水鱼类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的报告。


“海水养殖国际交流与合作对话”环节,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副秘书长朱亚平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国际合作处处长马卓君共同主持。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条法处处长顾卫兵,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李健,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丹,亚太地区水产养殖中心网(NACA)项目经理袁得润,印度尼西亚水产养殖协会主席Dr.Rokhmin Dahuri,挪威银行资深副总裁、国际企业战略与业务支持部主任Mr.Rune Nilsen,挪威海产局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总裁毕思明(Sigmund Bjørgo)等7位嘉宾就全球水产养殖现状、发展趋势、政策环境、水产养殖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产业和市场发展进行了展望,并一致表示将助力全球水产养殖业的共同发展。

“2018亚太水产养殖展”、“第十届中国虾产业发展研讨会”也在福州同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