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12月1日,农业部渔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在青岛市对黄海水产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对虾工厂化无公害养殖技术开发与示范”(2004BA526B02)和“浅海主要养殖对象无公害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 (2004BA526B04)进行了验收。验收委员会由来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学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集美大学和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赵法箴院士和管华诗院士分别担任验收委员会正副主任。
“对虾工厂化无公害养殖技术开发与示范”课题建立了适应于南北方不同气候和环境特点的对虾工厂化无公害养殖模式,并提出了相关的生产工艺流程;研究了对虾工厂化养殖水环境特征,测定了对虾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不同生长时期对养殖环境的要求及对主要水质参数的影响,确定了主要调控指标,通过人工调控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满足对虾高密度养殖需求;采用物理沉淀和生物净化方法处理养殖废水效果明显;运用HACCP原理系统分析了养殖过程中潜在的生物、物理、化学等危害因子,对养殖过程投入物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虾工厂化养殖良好操作技术规范(GAP),与示范企业合作建立了对虾质量安全管理手册;建立对虾工厂化无公害养殖示范推广基地10个,示范企业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的有5个,课题推广面积和单产指标均超过考核指标,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对虾标准和出口市场准入标准。该课题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其中1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撰写学术论文61篇,其中公开发表31篇(SCI收录5篇),已接收30篇,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14名。
“浅海主要养殖对象无公害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研究了规模化养殖对环境的影响机制,建立了桑沟湾养殖容量评估的数值模型,建立了栉孔扇贝秋苗繁育技术、完善了贝藻、贝蟹多元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了对虾养殖中其他宿主在病毒病传播中的作用,建立了对虾综合防病健康养殖模式;完善了以青蛤为代表的底栖滩涂贝类工厂化育苗及大规格苗种生产技术,发展了文蛤、青蛤和泥螺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制定了3种无公害贝类质量标准;建立的养殖模式和生态环境调控技术在生产应用中收到了良好的养殖效益;建立了3类浅海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其中桑沟湾生态养殖示范区10.5万亩,对虾综合防病健康养殖示范区面积1200亩,滩涂贝类10万亩以上,产量和产值分别达到或超过考核指标。该课题经过三年的科技攻关,共发表论文29篇,其中9篇被SCI和EI收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其中4项获得授权,4项已公示;制订农业部行业标准2部和江苏省地方标准1部,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3份和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证书12份。培养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17名。
验收委员会听取了两个课题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后,认为课题组织管理规范、协作分工明确、经费使用合理,全面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科研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