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国家标准公告(2021年第7号),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养殖生物疾病控制与分子病理学研究室科研人员牵头主持、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参与完成的六项水生动物疾病诊断国家标准正式获批发布。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增加,水产养殖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据《2021中国水生动物卫生状况报告》,2020年全国范围内共监测到发病水产养殖种类63种,因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89亿元,约占水产养殖产值的5.8%。本次制定、发布的六项对虾和贝类重要疾病诊断标准,分别规定了六种水产疾病诊断所需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样品、试验步骤和结果判定等关键环节的操作要求和技术参数,规范了相关疾病诊断与检测的标准流程。上述六项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从技术层面有效支撑和保障了国内的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于科学开展水生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病监测,解析水生动物疾病发生规律,防止疫病的流行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黄海水产研究所养殖生物疾病控制与分子病理学研究室长期致力于水生动物疫病的研究和标准化建设工作,为支撑全国水生动物病防体系建设做出了贡献。研究室2011年被指定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对虾白斑综合征(WSD)、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参考实验室,在对虾病原检测、诊断试剂提供、技术咨询、诊断产品研发、标准制修订、国际能力验证等方面成绩突出。建立了多种病原检测及疾病诊断标准,制订并发布国家及农业行业水产疾病诊断标准27项;参与OIE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手册和健康法典国际标准的修订,发明的T-E染色法被OIE采纳为WSD诊断的国际标准方法之一。2014-2021年,连续八年受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委托,承担白斑综合征病毒、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毒、十足目虹彩病毒I、偷死野田村病毒、虾肝肠胞虫、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等能力验证项目和能力评估任务,有力支撑了国内水生动物疾病诊断实验室技术能力提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