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邮箱系统
  • 内网登录
  • 成果查询
  • ENGLISH
  • 首页
  • 研究室概况
    • 概况
    • 团队
  • 科研队伍
    • 室主任
    • 科研人员
  • 成果展示
  • 联系方式

科研系统

  • 渔业资源与生态系统研究室
  • 海水养殖生态与技术研究室
  • 种质资源与工程育种研究室
  • 水产生物技术与基因组研究室
  • 鱼类养殖与设施渔业研究室
  • 养殖生物疾病控制与分子病理...
  • 渔业环境与生物修复研究室
  • 水产品质量与安全研究室
  • 食品工程与营养研究室
  • 海洋产物资源与酶工程研究室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黄海水产研究所在贝藻养殖生态功能领域取得新进展

8月28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近海生态养殖创新团队在国际环境科学TOP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在线发表了题为“Effect of large-scale kelp and bivalve farming on seawater carbonate system variations in the semi-enclosed Sanggou Bay”(桑沟湾规模化贝藻养殖对海水碳酸盐体系的影响)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阐述了规模化海带和贝类养殖对近岸海水碳酸盐体系的影响,解析了典型养殖海湾——桑沟湾海水碳酸盐体系的时空变化规律,为贝藻养殖的碳汇功能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提供了依据。

海草床和海藻场等自然生态系统在调节海水碳酸盐体系、为贝类等钙化生物提供海水酸化“避难所”、提供饵料等方面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其生态作用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但规模化贝藻海水养殖系统对近岸海水碳酸盐体系的调控作用鲜有报道,人工养殖藻类和贝类的单位水体的生物量往往超过海草床和海藻场以及珊瑚礁和牡蛎礁等自然生态系统,具有不可低估的生态功能。

研究结果表明,规模化贝藻养殖是桑沟湾内海水碳酸盐体系时空变化的主要生物控制因素。海带通过吸收水体中无机碳,提升海水的pH和碳酸钙饱和度,维持海水碳酸盐系统稳定,为贝类等钙化生长提供适宜生长、发育的环境;牡蛎养殖区表现出快速的碳酸钙沉积现象,单位水体的钙化速率甚至超过珊瑚礁生态系统,研究结果证实了贝藻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同时可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应对策略。

黄海水产研究所李加琦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毛玉泽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9YFD0900800)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2020TD50)等项目资助。

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48969 720355947 ?via%

图1 桑沟湾5-9月份海水碳酸盐体系的时空变化

图2 规模化贝藻养殖对桑沟湾海水碳酸盐体系的生态调控作用

友情链接:
  • 返回首页
  • 本所简介
  • 科研机构
  • 科研系统
  • 科技成果
  • 成果转化
  • 党群关系
  • 人才培养

地址:青岛市南京路106号 邮编:266071 电话: 0532-85800117 传真:0532-85811514
版权所有: 黄海水产研究所 网络运营与管理:黄海水产研究所信息中心 鲁ICP备:05024434号

网站目前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