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开放海域和远海岛礁养殖智能装备与增殖模式(2019YFD0900900)”项目主持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邀请相关专家,对黄海水产研究所与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烟台中集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实施完成的“开放海域大型围栏陆海接力生态养殖模式构建与示范”和“大型智能网箱装备与养殖示范”2项阶段性成果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专家组由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中国水产有限公司张天舒高级工程师(项目跟踪专家)、宁波大学王春琳教授、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吕剑研究员及中国海洋大学宋协法教授、烟台大学邱盛尧教授等专家组成。
黄海水产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刘志鸿代表项目牵头单位对各位专家的支持与指导表示感谢,希望项目组成员通过本次现场验收会议,认真听取专家组的建议,为下一步项目中期考核及项目顺利验收做好准备。项目负责人关长涛研究员简要介绍了“开放海域大型围栏陆海接力生态养殖模式构建与示范”和“大型智能网箱装备与养殖示范”2项任务在项目总体任务中的重要性及实施情况。
20日上午,验收专家组现场查看了陆海接力苗种培育及开放海域大型管桩围栏养殖情况,实地勘查了莱州湾开放海域大型管桩围栏“蓝钻一号”和“蓝钻二号”及配套装备,对养殖鱼进行随机抽样测量,听取项目组汇报并进行现场答疑,一致同意通过验收。“蓝钻一号”和“蓝钻二号”大型工程化围栏采用双层钢制管桩建造,环形结构,抗风浪性能优越,稳定性强,配套智能化管控装备,助力打造优质蛋白新生产基地,其中“蓝钻一号”为目前国内开放海域圈养水体最大的钢制管桩围栏。项目任务实施期间,共培育主养品种斑石鲷大规格苗种7.5万尾;研发了运输应激消减技术,建立了围栏养殖斑石鲷高效运输转运技术工艺;在大型围栏“蓝钻一号”(周长400m)共投放大规格斑石鲷苗种6.5万尾,经过陆海接力养殖,达到商品上市规格,成活率99%;优化设计并新建周长160m管桩围栏“蓝钻二号”一座,试养大规格斑石鲷8000尾,设施装备与养殖状况良好。配套研制了围栏大水面饲料多点精准投喂、养殖环境在线监测、鱼群实时监控、灯光集鱼及起捕等设施装备,达到预设功能,建立了基于鱼类生长需求、消化生理特征、环境因子信息、数字化精准传输的智能化投喂及管理模式。投放半滑舌鳎、梭鱼、五条鰤等经济鱼类,建立围栏生态混养模式,监测围栏养殖区及周边1500m辐射海域环境变化,结果表明,海水水质指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底质沉积物指标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
20日下午,验收专家组现场查看了大型智能网箱装备建造,并通过物联网操控管理平台查看了“经海一号”大型智能网箱养殖示范情况。“经海一号”大型智能网箱养殖水体7万立方米,集成风能供电、自动投喂、水下监测和水下洗网等装备,实现养殖自动化、智能化操作,同时搭载“休闲旅游/商务接待”功能,设置于山东省长岛县南隍城海岛海域,距离山东省最近的海岸线63km。项目实施期间投放大规格许氏平鮋鱼苗66.5万尾,目前长势良好,成活率94.86%,网箱配套了自动化投喂、视频监控、水下洗网、鱼苗转运、渔获起捕等装备,实现了自动化与智能化管控。
大型智能化网箱和工程化围栏养殖是突破开放海域高海况环境条件制约、发展深远海养殖的两种重要模式。项目组通过有效组织和产学研协同实施,快速推进项目核心任务的实施,在开放海域大型化养殖设施与装备研制、陆海接力养殖模式构建及智能化养殖示范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建立起智能装备与养殖品种、养殖模式的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形成的阶段性成果将为我国开放海域和远海岛礁水域的有效利用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