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通过开展渤海增养殖开发的生态学基础调查,查明了渤海物理、初级生产力、营养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及30多年来的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了渤海的开发潜力。渤海对虾放流技术研究通过调查和试验确立了有效、可行的种苗放流回捕率的估算方法、种苗放流的适宜海区及最佳规格,首次提出直接放流体长为10-12 mm的种苗对回捕率影响较小并可明显降低种苗放流的成本费用。对渤海主要经济鱼类、海蜇放流增殖技术的研究改进了原有的育苗技术,通过亲体选育,强化饵料等措施,提高了苗种生产水平。培育梭鱼和真鲷放流种苗的成活率分别由30%提高到80%和62.5%,初步实现了放流苗种的规模化生产。通过挂标志牌,放流不同色型个体,以及早育苗、早放流的放流群体与野生群体个体大小的差异,估算回捕率。梭鱼标志群体回捕率达到0.8‰;真鲷达到6.8‰;海蜇达到10.2‰-33.2‰。另外,建立了海珍品与藻类综合养殖模式,研究了海珍品之间,海珍品与藻类之间在时空分布、食性、代谢产物的互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