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渔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首场以渔文化为主题的非遗大秀将开启2024深圳国际渔业博览盛会

日期:2024-05-16 08:46    作者:    来源:     打印    加大 减小

深圳新闻网2024年5月14日讯  因海而生,因渔而兴,深圳近7000年渔农文化历史独树一帜、源远流长。经过40余年改革开放,深圳从世代相传的“耕海牧渔”之地,转型升级为我国现代渔业管理改革示范区。

2024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将用一场渔文化主题非遗大秀开启整个盛会,舞草龙、鱼灯舞、疍家迎亲舞、蚝文化歌舞和醒狮轮番上演、精彩纷呈,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深圳渔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活力。

“起龙!”舞龙腾飞之时,一场别具特色的非遗文化盛宴就此拉开序幕。“舞草龙”又称“舞火龙”,是南澳渔民极具特色的过年风俗。南澳渔民们每逢大年初二就上山割来剑草,扎成龙状,一边舞动草龙,一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朝海祭拜,祈祷新一年风调雨顺、鱼虾满舱。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如历朦朦胧胧的“海底”,观赏各种鱼类欢乐戏水。沙头角鱼灯舞起源于明末清初,经过三百多年历史沿袭,流传至今。舞蹈表演的时候,舞者手举鱼灯以低马步俯身曲背运行穿插,演绎鱼群正在海底穿梭游玩,快速敏捷,生动逼真。

水上婚礼,是疍家民俗最独特的标志。旧时,盐田渔民以舟楫而居、以捕鱼为生,定亲、迎亲、洞房等仪式均在船上举行。渔民逐步移居岸上,婚俗有所改变,形成了一种渔民迎亲习俗舞蹈,即迎亲队伍模仿海上行船,在陆上作划桨舞蹈行进,且舞且进,看是无船胜有船。

“沙井蚝”是深圳最主要的土特产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在长期生产过程中,沙井蚝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养殖技术。特别在收获的开蚝季节,更有一定的风俗习惯。今年的深圳渔博会重磅打造蚝文化歌舞,将通过独具创意的歌曲和舞蹈的形式展现深圳蚝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人文气质。

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醒狮表演将特别创意,压轴呈现。此次深圳渔博会将邀请国家级非遗项目,享有“世界狮王”美誉的上川黄连胜狮舞队带来精彩表演。无论登高、跳跃还是腾转,舞狮动作都高难惊险,令人拍案称绝。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深圳渔文化绵延不绝,继往开来,熠熠生辉,讲述着从千年渔城到世界渔业之都蝶变升级的奋斗历程和发展蓝图。5月17日,让我们相约深圳会展中心北广场,共同期待这场渔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幕大秀。